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破坏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 甲增加,乙增加,总量增加
C.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 甲减少,乙减少,总量减少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区域的
①河流含沙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⑤甲河径流量增加 ⑥乙河径流量增加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②④⑥ D. ③④⑥
下图是某著名湖泊,右图表示其水位季节变化情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形影响 B. 气温影响 C. 降水影响 D. 风沙影响
2.近年来,①②两线的距离逐渐靠近,最可能的原因是
A. ①以内湖底泥沙淤积 B. 该湖泊夏季水量增加
C. 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 D. ①②之间湖底泥沙淤积
下图示意某年12月18日〜24曰影响並洲东部的某种天气系统。图中的小圆圈为气压中心,圆圈下的数字为中心气压值,圆圈上和锋线上的数字为日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4日,甲地的主导风向是
A. 偏南风 B. 偏东风
C. 东北风 D. 西北风
2.气象部门发布了寒潮预报,甲地降温最 剧烈的时间是
A. 20 日 B. 21日 C. 22日 D. 23日
3.与18日的天气相比,寒潮过境时甲地
A.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B. 大气逆辐射减弱
C. 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D. 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下图为我国某河谷剖面示意图,图中太阳光线为该地正午时的太阳光线(此时北京时间为12点48分)。此日全国达到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地的经纬度为
A. 48.5°N,132°E B. 35.5°N,108°E
C. 38.5°N, 132°E D. 38.5°N,108°E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地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 该地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C. 该地乙坡比甲坡更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D. 该地河流流向可能为自东向西
3.图中河谷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流水的侵蚀和搬运 B. 岩层向下断陷
C. 断层带岩层破碎易受侵蚀 D. 岩浆的侵入活动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该区域土壤颗粒物平均粒径空间变化及其成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西北向东南减小 风力堆积作用 B. 西北向东南减小 流水堆积作用
C. 东南向西北减小 风力侵蚀作用 D. 东南向西北减小 流水侵蚀作用
2.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当地的生存环境,其中“恶水”是指该区域
A. 工业生产排放污染物,水质恶化的河流 B. 多沙少水的河流
C. 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富营养化严重的河流 D. 经常泛滥的河流
3.该区域建有大量的堤坝,其主要作用是
A. 发电灌溉 B. 防洪抗旱 C. 调节气候 D. 拦沙蓄水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年等降水量(单位:毫米)分布图”,PQ线上的人们同时看到日落,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A. 气压带、风带 地形
B. 气压带、风带 海陆位置
C. 海陆位置 洋流
D. 纬度 地形
2.M地降水明显多于周边,影响其降水的风向及水汽来源主要是
A. 盛行西风 大西洋 B. 西南季风 印度洋
C. 东北信风 红海 D. 东南信风 印度洋
3.有关图示季节的说法,可信的是
A. PQ线上的人们也将同时看到日出
B. H地人们将会看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
C. 尼罗河正值汛期
D. 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