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年是加拿大建国150周年,国家公园免费...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年是加拿大建国150周年,国家公园免费开放一年.加拿大落基山南段的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

材料二  如图为“加拿大5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

(1)2017年3月,中国某旅游团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发现沿途的景观带由森林带依次过渡为_______。这种景观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 分异规律。

(2)游客感觉到莱斯布里奇与温尼伯气温不同。试比较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_____

(3)游客自莱斯布里奇西行,攀登落基山,可能看到的山地垂直自然带有_______。

(4)游客继续西行至“加拿大雨都”温哥华,发现这里与落基山以东的气候不同。温哥华属_______气候,这里降水较多的原因有_______。

 

(1)森林草原、草原、干草原(荒漠草原);干湿度(经度,从沿海到内陆). (2)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年降水量较少(温尼伯冬季气温低: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大;年降水量较多); 原因:落基山东麓地区频繁受到下沉暖气流的影响(焚风效应). (3)山地针叶林带;灌丛草甸(草甸)带;冰雪带. (4)温带海洋性;常年盛行西风,暖流增湿,地形抬升. 【解析】(1)根据图中经度值,可以判断旅游团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是从加拿大东部地区往西到西部内陆落基山山地地区,莱斯布里奇位于太平洋的背风坡,降水量少,所以发现沿途的景观带由森林带依次过渡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这种景观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从沿海到内陆分异规律。 (2)根据两地气候资料图可知,与温尼伯相比,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年降水量较少。莱斯布里奇位于落基山东麓地区,处于西风的背风坡,频繁受到下沉暖气流的影响,气温较高,降水量少。 (3)游客自莱斯布里奇西行,攀登落基山,随着海拔升高,可能看到的山地垂直自然带依次是山地针叶林带、灌丛草甸带和冰雪带。 (4)温哥华位于50°N太平洋沿岸地区、大陆西岸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盛行西风,沿岸受到暖流增湿作用,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所以降水量大。 分异规律 图示 延伸方向 更替方向 成因 典型地区 水平地域分异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东西方向(平行于纬线) 南北方向(垂直于纬线) 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导致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条件也有重要影响 低纬和高纬地区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南北方向(平行于海岸线) 东西方向(垂直于海岸线) 受海洋水汽影响的程度不同,从沿海向内陆干湿状况差异很大,即主要受水分条件影响 中纬度大陆地区 垂直地域分异 水平方向(平行于等高线) 垂直方向(垂直于等高线) 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 纬度低、海拔较高的山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非洲某区域示意图(图甲)和乞力马扎罗山地的垂直自然带示意图(图乙)

材料二 坦桑尼亚的官方首都是多多马,1996年2月坦桑尼亚国民议会从达累斯萨拉姆迁至多多马,但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等条件的原因,大部分政府机关仍然留在达累斯萨拉姆。

材料三 维多利亚湖是非洲第一大湖,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维多利亚湖在7~8月为干季,是雷雨活动最盛、强度最大的时期。干季的雷雨,多发生在午夜至清晨这一时段,当地习称“夜雷雨”。

(1)乞力马扎罗山的森林带主要分布在海拔1 700~3 000米的范围,在森林带以下和以上分别为热带草原带和高山草甸带,分别分析这两地没有分布森林的原因。

(2)从热力环流的角度,分析维多利亚湖干季多为“夜雷雨”的主要成因。

(3)说明适合迁都至多多马的原因,并分析其大部分政府机关至今仍未完成迁都的原因。

 

查看答案

2017年9月29日兰渝铁路全线通车,乘车从兰州到重庆,可看到沿途植被景观变化明显。下图为兰渝铁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兰州到重庆,图中看到秦岭南北自然植被类型差异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    B. 土壤    C. 水分    D. 热量

2.修建铁路北段时,适合保护生态的措施是

A. 临近城镇设置隔音屏障    B. 设立栅栏阻止动物穿越

C. 铁路多处采用桥梁或隧道    D. 路基两侧种植常绿阔叶林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唐朝高僧玄奘取经路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玄奘法师从长安出发向西到碎叶途中见到的植被依次为(  )

A. 温带荒漠—温带草原—温带森林

B. 温带草原—温带森林—温带荒漠

C. 温带森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D. 温带森林—温带荒漠—温带草原

2.玄奘法师取经途中,发现甲、乙两地附近山脉高度有明显差异,对此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地,山脉较高,板块挤压造成

B. 乙地,山脉较低,板块张裂造成

C. 甲地,山脉较低,流水侵蚀造成

D. 乙地,山脉较高,风力沉积造成

 

查看答案

琵拉大沙丘坐落于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东经0度34分,北纬44度50分)的大西洋畔,它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琵拉大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它吞没了部分房屋、道路乃至森林,给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琵拉大沙丘东侧的森林为(  )

A. 落叶阔叶林    B. 常绿阔叶林

C. 常绿硬叶林    D. 针叶林

2.琵拉大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盛行西风将沙吹向岸边,使沙丘增长扩大

B. 山地阻挡海洋水汽的深入

C.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D. 寒流流经具有降温减湿作用

3.该地景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 地方性分异规律

D. 垂直分异规律

 

查看答案

下图为“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读下图,回答下题。

此图可以说明(  )

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独立而存在的 ③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往往跨越圈层界限 ④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