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湖南湘江,湖南人民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奔腾不息,也...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湖南湘江,湖南人民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奔腾不息,也是湖南省境内最大河流,为长江主要支流之一。莱茵河则是德国最长的河流,菜茵河流经德国的部分长度为865公里,流域面积占德国总面积的40%,是德国的摇篮。左图为湘江流域略图,右图为菜茵河流域略图。

(1)简述两河水系、水文特征的不同点。

(2)两条河流相比,菜茵河的航运价值更大,请说明原因。

 

(1)不同点:湘江流入湖泊,莱茵河流入海洋;湘江水位季节变化大,莱茵河水位季节变化小 (2)莱茵河流域降水季节变化小,河流水量稳定;流域内地形以平原为主,水流平稳;流域内经济发达,运输量大(经济腹地广)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特征分析以及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因素。 (1)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的比较。读图分析可知,甲为长江的支流湘江,流入洞庭湖;乙河为莱茵河,最终注入海洋;湘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因此湘江的水位季节变化大;莱茵河位于温带海洋气候区,降水均匀,因此水位季节变化小。 (2)本题主要考查河流航运价值的影响因素。主要从河流的流量大小、水位变化、水流平稳、以及区域经济发达程度来进行分析。莱茵河流域流经温带海洋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小,河流水量稳定;流域内地形以平原为主,水流平稳;流域内经济发达,运输量大,对运输的需求量大。而且该地有发达的内河航道网,经济腹地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如果该图表示我国某流域经济活动模式,则

A. 河流上游城市交通通达度好,获得投资多

B. 河流中游城市资源较充足,城市潜能最大

C. 河流上中游城市以输出高新技术产品为主

D. 河流下游城市间联系紧密,市场更加广阔

2.从流城发展角度分析

A. 上游城市重点治理的是洪涝灾害    B. 下游城市重点进行河流的梯级开发

C. 中游城市应积极承接下游城市产业转移    D. 上游城市应利用城市化尽快推动工业化

 

查看答案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要素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下列三图中分别标注了我国的甲、乙、丙三个不同区域。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区与丙区的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B. 丙区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

C. 丙区海拔较高,气温低    D. 甲区年降水量多,获得太阳辐射少

2.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

A. 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    B. 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

C. 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    D. 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3.乙区域中的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大致是

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②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③半干旱和干旱区分界④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分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上图中西气东输管道没有向东南直出甘肃,而是绕道宁夏北部与山西,其主要原因是

A. 节约管道建设成本    B. 补充气源

C. 为贫困的山区人民提供天然气    D. 保护东部的生态环境

2.上图中反映出我国油气资源分布与消费方面的特征是

A. 油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    B. 油气资源分布西少东多

C. 油气资源消费西多东少    D. 油气资源消费东西平衡

3.上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①的来源地是

A. 欧洲    B. 俄罗斯

C. 新加坡    D. 日本

 

查看答案

我们这样定义城市化协调度β:设某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为M,工业化水平为N,则β=N/M,当β=0.5时,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是基本协调的。读世界某区域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相关指标统计表,完成下列各题。

1.依据表格资料可以推断出,该区域

A. 工业化与城市化基本协调发展、同步推进

B.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不协调性在逐步缩小

C. 工业化一直超前于城市化,城市经济良性发展

D. 工业化一直滞后于城市化,城市化水平很低

2.上述资料表明,该区域城市与经济发展特点导致

A.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过多    B. 乡镇企业发展受到限制

C.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不足    D. 城市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查看答案

下图是“我国四个限制开发的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四个区域的主要生态问题对应正确的是

A. ①—湿地减少    B. ②—水土流水    C. ③—土地荒漠化    D. ④—森林破坏

2.图示四个区域的生态建设方向。正确的是

A. ①—封沙育草,酒养水源,保护野生动物

B. ②—控制开发强度,保护和改善湿地环境

C. ③—大力植构造林,提高草场载畜量

D. ④—禁止过垦、过樵、过牧,退林还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