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并同答问题。 (1)简析两...

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并同答问题。

(1)简析两个经济区发展经济所具有的共同区位优势。

(2)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3)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面临困境,许多外资企业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试从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的角度分析原因。

 

(1)①两区同处在河流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②三角洲地形平坦,水网密布,降水充沛,土壤比较肥沃,劳动力资源丰富。③发展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至三熟(任答两点即可) (2)基础建设大量占用耕地,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土地资源紧张,农业基础明显削弱;生态环境破坏,区域环境质量下降;工业的迅速增长,导致能源紧张(任答两点即可) (3)珠江三角洲地区区位条件的变化:政策优势明显下降;市场萎缩;环境污染严重;南岭的阻隔,使其腹地范围小。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位优势:浦东新区的开发,吸引了大量投资;有产业基础、科技与人才优势;经济腹地广阔;水陆交通发达(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1) 两个经济区发展经济,所具有的共同区位优势有位置优势,两区同处在河流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三角洲地形平坦,水网密布,降水充沛,土壤比较肥沃,劳动力资源丰富。 发展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优越,水热充足,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至三熟。 (2)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基础建设大量占用耕地,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土地资源紧张,农业基础明显削弱。城市建设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区域环境质量下降。工业的迅速增长,加剧了城市能源紧张程度。 (3)珠江三角洲地区区位条件的变化,政策优势明显下降。各地经济发展,珠三角地区的市场萎缩,环境污染严重。由于南岭的阻隔,使其腹地范围小。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位优势明显,浦东新区的开发,吸引了大量投资。工业发展早,有产业基础。高校、科研机构多,有科技与人才优势。长三角与沿海、沿江地区联系密切,经济腹地广阔,水陆交通发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我国不同河流流域的水土流失及治理情况,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最大,试分析其原因。

(2)简述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比松花江流域更为严重的原因。

(3)水土流失加剧洪涝灾害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据《中国工业报》报道:“十二五”时期,山西省将坚持“以煤为基、以煤兴产、多元发展”的发展思路,努力构筑集约、绿色、多元、低碳的能源产业体系,把山西省建设成为具有特色的、可持续的国家新型能源基地。

(1)山西省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请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2)下图为山西省能源基地某产业键示意图,其中F代表的工业部门是“电力工业”或“建材工业”)。试分析此产业链是如何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

(3)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要回答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

 

查看答案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气东输一线”、“西气东输二线”走向示意图(左图)。

材料二  广东是能源消耗大省,人均能源储备不到全国水平的二十分之一。广东省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如上图(右图)所示。

(1)我国除了修建西气东输工程之外,还积极参与中亚等国外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最主要的目的是    ________(填“缓解就业压力”或“维护我国的能源安全”)

(2)西气东输一线和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线路重合地段为河西走廊,分析它们共同穿过该地区的主要原因。

(3)简述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管道向南跨过长江后所经江南丘陵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4)为解决材料二所反映出的问题,广东省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查看答案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我国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如“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等。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建设“三北”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 净化空气    B. 涵养水源    C. 吸烟滞尘    D. 防风固沙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A. 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B. 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 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查看答案

我国境内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的平原,称为三江平原。读三江平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三江平原的沼泽作为一种湿地生态系统,其形成按地域分布规律属于

A. 纬度地带性    B. 经度地带性    C. 垂直地带性    D. 非地带性

2.我国政府已于2000年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A. 沼泽地的土壤贫瘠    B.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C. 粮食过剩,价格偏低    D. 开发的成本太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