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在不同的城市发展阶段,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具有不同的模式。读图完成下面各题。 1....

在不同的城市发展阶段,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具有不同的模式。读图完成下面各题。

1.图中①②③曲线代表的城市依次是

A. 东京    纽约    伦敦    B. 东京    伦敦    纽约

C. 伦敦    纽约    东京    D. 伦敦    东京    纽约

2.促进城市进入低密度弥漫型城市居住模式的主要原因是

A. 制造企业外迁    B. 家庭汽车普及    C. 城市人口剧减    D. 城市经济衰退

3.②城市从低密度弥漫型城市居住模式逐渐演化成另一种新的城市居住模式的时间约在

A. 1950—1960 年之间    B. 1960—1970 年之间

C. 1970—1980 年之间    D. 1980—1990 年之间

 

1.A 2.B 3.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不同国家城市化起步不同,发展水平也不同,做题时要联系社会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城市化不同的原因。 1.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其城市化起步时间最早,故伦敦早期的城市人口数量最多,对应曲线③;东京城市化进程最快的阶段是二战以后,对应曲线①。纽约城市化伦敦晚比日本东京早,对应曲线②. 2.中、上层阶级居住在郊区,而贫民、蓝领居住在中心城市及内层郊区,反映出郊区环境较中心城区好,故制造业在该阶段并未外迁;由此也说明中、上层阶级仍需回中心城区办公,即中、上层阶级搬迁至郊区后的生活成本上涨,这反映了城市经济呈良性发展;排除A、D选项。城市握手建成区和郊区,据图可知在低密度弥漫型城市居住模式时,中、上层阶级只是搬迁到近郊和远郊区,并未离开城市行政范围之外,故该阶段只是城市人口在城市内部的分布出现分化,而非城市人口数量剧减,排除C选项。家庭汽车普及,使中、上阶级摆脱有轨交通的束缚,从而能在城区和郊区之间自由往返,形成工作在城市,生活在郊区的低密度弥漫型城市居住模式,B正确。 3.由上题分析可知,低密度弥漫型城市居住模式阶段的城市人口并未减少,甚至略有增加;因此纽约这类特大城市人口数量减少时,就意味着城市发展进入到下一个阶段。读图可知,纽约人口减少的时间出现在1970年至1980年间,即纽约在1970年至1980年进入到新的城市发展阶段。据总题干可知,不同的城市发展阶段对应不同的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模式,故C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低山地区,植物的分布并不是完全一样,最显著的差异表现在阴阳坡的不同。某地理实习 小组,对我国北方某低山区(海拔 500 米,年降水量 490 毫米),进行了植被自然生长与分布 状况的实地调查,结果如下(见下表)。据此读表,完成下面各题。

 

1.结合提供信息可断定,甲坡为

A. 针叶树种为主的阴坡    B. 阔叶树种为主的阳坡

C. 草本植物为主的阴坡    D. 灌木植物为主的阳坡

2.乙坡植被优于甲坡,主因归结于

A. 热量适宜    B. 植物种类优势    C. 土壤肥沃    D. 水分条件较好

 

查看答案

雪花的形态与生长环境密切相关,尤其是温度和湿度。根据国际研究,树枝状“最美雪花” 多在-10℃~-20℃)环境中形成,同时需要充足的水汽补给以及较为漫长的生长时间。下图 示意 1 月份平均气温-14℃至-18℃区域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图中四地最有条件发育成最美雪花的是

A.     B.     C.     D.

2.该地能发育成最美雪花的原因是

A. 西北季风迎风坡降雪多

B. 地势起伏大,水热差异大

C. 沿岸暖湿气流影响大

D. 空气洁净,环境质量好

3.当温度和湿度条件都满足最美雪花的发育时却不能形成最美雪花,可能因为

A. 高压天气    B. 大风天气    C. 逆温天气    D. 人为影响

 

查看答案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山峰和河流的分布。

(1)指出图示地区所在地形区名称。

(2) 概述图示地区的地势特征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香榧是集食用、果用、药用、油用、材用、观赏用等多种用途于一体的优良经济树种。香榧为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从苗开始生长到挂果需要十五年以上。香榧喜温,喜朝夕多雾,忌土壤过湿,忌强风。下图所示山区是我国香榧主产区,香榧果产量占全国60%以上。

(1)指出香榧集中分布区域所在省份简称。   

(2) 从地形角度分析香榧主产区有利于香榧生长的自然条件。

 

查看答案

观察从雅安至二郎山沿途的杜鹃花,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从低海拔往高海拔上行,杜鹃花先是高高在上,植株高过我们很多,随着高度的上升,植株慢慢变矮,我们的高度与杜鹃花相近,继而是我们的高度超过了杜鹃花,到了山顶的灌丛草甸,杜鹃花则成为矮曲的灌丛林。海拔 2000米左右的山坡上,阴暗针叶林的上方,杜鹃花群落呈灌丛状分布,其高度不足 1米。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川西地区不仅是杜鹃花的摇篮,其它物种也是非常的丰富,下列关于其原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和青藏高寒区的过渡地带,生境多样阶段

B. 自然带的垂直分异复杂

C. 地广人稀,人类活动的影响小

D. 山地广、自然条件单一

2.从灌丛状的高山杜鹃往上,先见到的景观最可能是

A. 高山草甸带    B. 高山苔原带    C. 高山冰雪带    D. 高寒荒漠带

3.高山杜鹃颜色鲜艳,灿若云霞的原因是

A. 光照强    B. 降水多    C. 气温高    D. 水汽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