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盐按照原料来源可分为4类:海盐、湖盐、井盐和矿盐。以海水为原料晒制而得的盐叫作海...

盐按照原料来源可分为4类:海盐、湖盐、井盐和矿盐。以海水为原料晒制而得的盐叫作海盐;从盐湖中直接采出的盐和以盐湖卤水为原料在盐田中晒制而成的盐叫作湖盐;通过打井的方式抽取地下卤水进而制成的盐叫作井盐;开采岩盐矿床制得的盐叫作矿盐。由于岩盐矿床有时与天然卤水盐矿共存,加之开采岩盐矿床钻井水溶法的问世,故又有井盐和矿盐的合称——井矿盐,或泛称为矿盐。读我国陆上主要大、中型盐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盐矿分布特征是(  )

A. 东部产海盐,西部产湖盐,中部产井矿盐

B. 东部产海盐,西部产井矿盐,中部产湖盐

C. 东部产湖盐,西部产井矿盐,中部产海盐

D. 东部产井矿盐,西部产湖盐,中部产海盐

2.我国的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下列有关海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淮河以北各海盐场,冬季为淡产季节,其他三季为高产季节

B. 东南沿海的海盐场,高产期基本上在春季

C. 南海及北部湾地区的海盐场,高产期为冬季

D. 我国南方海区蒸发旺盛,盐场规模比北方大

3.四川井矿盐开发历史悠久。推测四川盐业资源的形成条件是(  )

A. 现代盐湖广泛发育

B. 在潮湿气候带更有利于井盐矿的形成

C. 岩盐矿埋藏浅,便于开采

D. 宽缓的向斜、低背斜区等地势较低处沉积作用强

 

1.A 2.C 3.D 【解析】 1.我国东部地区濒临海洋,所以东部沿海产海盐;西部地区气候干旱,多咸水湖,产湖盐;中部地区由于地壳运动,多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岩盐矿,即多井矿盐,故A正确。 2.淮河以北各海盐场,冬季气温低,蒸发较弱,为淡产季节;春、秋两季降水少,气温较高,蒸发较强,为高产季节;夏季雨量大且降水集中,为淡产季节,故A错;东南沿海的海盐场春季降雨频繁,蒸发量小,海盐产量低,故B错;我国南海及北部湾地区冬季气温较高,雨量少,为生产旺季,故C对;我国北方海区晴天日数较多,而南方海区降水较多,北方盐场规模一般较南方盐场大,故D错误。选C。 3.四川气候湿润,少咸水湖发育,所采盐矿多为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井盐矿,故A错;潮湿气候带内降水较多,不利于井盐矿的形成,故B错;四川盆地降水丰富,如果盐矿埋藏较浅,盐分很容易流失,故C错误;从地质构造来看,地势较低的地区以沉积作用为主,流水侵蚀作用弱,利于盐矿的形成,故D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半城市化地区已经初步具备城市的某些特点和功能,但尚未被划为城市的地区,在中国主要指城乡结合部、小镇、乡和非农产业发达的村。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半城市化的形成原因是(  )

A. 郊区大力发展农业

B. 外来资本的投入推动乡村半城市化的发展

C. 乡村工业化不是中国半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D. 半城市化地区大多是规划形成的

2.为促进半城市化地区的发展,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加快中小城镇的产业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B. 加大对半城市化地区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的投入

C. 加大对中心城市的投入,提高中心城市的吸引力

D. 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劳动力的均衡分配

 

查看答案

我国是个多暴雨的国家,除西北个别省区外,大部分地区都有暴雨出现。我国从晚春到盛夏,冷暖空气频繁交汇,形成一场场暴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几乎没有大范围暴雨分布的省区最可能是(  )

A. 甘肃    B. 陕西

C. 新疆    D. 西藏

2.6~7月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常出现持续性暴雨,对其形成影响较大的是(  )

A. 冷锋徘徊不前    B. 副热带高压活动

C. 高大地形阻挡,气流抬升    D. 洋流活动

3.持续性暴雨常常使长江中下游地区淹没成“海”,城市经济损失远远超过附近乡村地区,主要原因是(  )

A. 暴雨降水量大    B. 洪水不能及时排泄

C. 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D. 应急救灾机制不健全

 

查看答案

材料一 内蒙古近年来通过内部结构调整、控制牧区草场载畜量等措施,使内蒙古畜牧业传统养畜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全区牧畜总增数、良种和改良种牲畜比重均创历史最高水平,牲畜存栏连续4年超过1亿头。

材料二 世界部分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

(1)我国畜牧业可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有人说我国牧区畜牧业属于大牧场放牧业,你认为合理吗?请简要分析。

(2)世界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这些国家为发展畜牧业采取了哪些措施?

(3)A、B、C区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分别________,C农业发展的优势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 C城市中商业区的区位优势是     

(2)在C城市的四处,布局工业区最合理的是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

(3) C城市的盛行风是______,C城市今后的城市形态可能向_____或______方向延伸。

(4)城市A与B相比形成较早的是,理由为。

 

查看答案

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东北地区不同时期人口迁移图。

材料二 2017年“五一”劳动节山东某中学生小明调查“家族人口迁移”情况时,了解到他的爷爷在20世纪70年代从山东迁往东北,1990年又从东北迁回山东。

材料三 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山东省高2/3,可到了1985年,山东农村经济大发展,超过了黑龙江。

(1)由材料一可知1980年前人口迁入地区主要是_______。

(2)结合材料二、三,小明的爷爷20世纪70年代从山东迁往东北的原因是什么?1990年又迁回山东的原因是什么?

(3)1985年后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又称“雁南飞”现象,该现象给山东城市发展带来哪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