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自古就重视水利,修建了大量著名的水利工...

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自古就重视水利,修建了大量著名的水利工程,惠及当代和后人。郑国渠系公元前246年,秦王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兴修的大型灌溉渠。该工程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千米,灌溉东西数百里、南北数十里的关中平原4万余顷的田地,同时兼有其他环境效益。

材料二 下图示意秦代郑国渠与西汉白渠经行路线。

(1)分析秦囤修建郑国渠的原因,并评价其选线的合理性。

(2)郑国渠开凿以来,干渠首部逐渐抬高,水流不能入渠,历代以来在谷口地方不断改变河水入渠处。请说明原因。

(3)分析郑国渠、白渠的修建对关中地区产生的综合效益。

 

(1)原因:关中平原降水总量较少且季节分配不均匀,旱涝多发,农业用水短缺。评价:沿线地表较为平坦,工程难度小;贯通多条河流,接纳水源多;位于山麓地带(靠近关中平原),居高临下,可以灌溉南部更多土地;地势西高东低,渠水可全线实现自流。 (2)经河主要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大;泥沙淤积使干渠首部抬高,河水不能入渠。 (3)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保证了农业稳产、高产;减轻了关中平原的洪涝威胁;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河流作用对水渠的影响以及水利工程建设对关中地区产生的综合效益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本题主要考查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主要从水资源分布不均和用水量较大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关中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较少而且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多旱涝灾害,农业水源短缺,从而不利于于农业的发展。线路的评价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进行分析,读图分析可知,沿线地区,等高线稀疏,说明沿线地表较为平坦,工程难度小;图中贯通多条河流,接纳水源多,可调水量较大;调水源地位于山麓地带,海拔较高,沿线地区,海拔由高到低,可以把高处的水源调入灌溉区,同时可以灌溉南部更多土地;地势西高东低,渠水可全线实现自流。 (2)本题主要考查干渠首部逐渐抬高的原因,主要于流水的沉积作用有关。读图分析可知,郑国渠的水源来源于泾河,而泾河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水含沙量大,泥沙在干渠首部淤积,从而使干渠首部抬高,河水不能入渠。 (3)本题主要考查水利工程建设对关中地区产生的综合效益,主要从灌溉、防洪等方面进行分析。水利工程的建设一方面为农业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保证了农业稳产、高产;另一方面减轻了关中平原的洪涝威胁;最终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点睛;郑国渠的相关知识: 郑国渠是古代陕西关中地区的大型引泾灌区,也是近代泾惠渠灌区的前身,修建于公元前246年,距今已有2200多年。郑国渠与都江堰、灵渠一起,被誉为秦汉三大水利工程之一。这项原本为了消耗秦国国力的渠道工程,反而大大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加速了秦统一天下的进程。这条从泾水到洛水的灌溉工程,在设计和建造上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河流和地势特点。有不少独创之处。 第一,在渠系布置上,干渠设在渭北平原二级阶地的最高线上,从而使整个灌区都处于干渠控制之下,既能灌及全区,又形成全面的自流灌溉。这在当时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条件之下,是件很了不起的事。 第二,渠首位置选择在泾水流出群山进入渭北平原的峡口下游,这里河身较窄,引流无须筑过长的堤坝。另外这里河床比较平坦,泾水流速减缓,部分粗沙因此沉积,可减少渠道淤积。 第三,在引水渠南面修退水渠,可以把水渠里过剩的水泄到泾河中去。川泽结合,利用泾阳西北的焦获泽,蓄泄多余渠水。 第四,采用“横绝”技术,把沿渠小河截断,将其来水导入干渠之中。“横绝”带来的好处一方面是把“横绝”了的小河下游腾出来的土地(原小河河床)变成了可以耕种的良田。另一方面小河水注入郑国渠,增加了灌溉水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不知火又称丑橘(下图)。每年3月开花,4月就挂果,次年2—3月成熟。喜肥沃酸性土壤,对水分要求高,不耐寒,忌渍。整个生长期橘农需要进行修剪、梳果、套装或覆膜、采摘等农事管理活动。不知火虽然外表丑陋,但口感好,维生素C含量极高,含糖量丰富,而且政府积极推广,深受市场欢迎,是近年来大城市最“火”的水果。

位于湘西北武陵山脉东南侧的石门县蒙泉镇,决定以扶贫项目的方式引种不知火,计划将镇上的一万亩橘园采用栽种幼苗或嫁接的形式种植不知火,但对此项计划当地橘农的反响却并不积极。下图为不知火图片资料和石门县分布图。

(1)分析石门蒙泉镇引种不知火的自然条件。

(2)说明不知火成为近年来最水果的原因。

(3)分析石门县蒙泉镇橘农对不知火引种反响不积极的原因。

(4)请你为蒙泉镇引种不知火提三条可行性措施,促进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

 

查看答案

植被覆盖指数(NDVI)用于反映被评价区域植被覆盖的程度。净初级生产力(NPP)指植物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光合产物中扣除植物自身呼吸消耗部分后的剩余部分。下图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荒漠草原、典型草原(由典型旱生植物组成,以丛生禾草为主,伴有中旱生杂类草等)和草甸草原(草原中较湿润类型,以中旱生草本植物为主)的NPP和NDVI表现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①②③对应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A. 典型草原、草甸草原、荒漠草原    B. 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

C. 荒漠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    D. 荒漠草原、草甸草原、典型草原

2.该省级行政区遭遇最严重旱情的年份大约是

A. 1985年    B. 1990年    C. 2000年    D. 2005年

3.若该省级行政区为西藏自治区,其植被水平方向符合①至③变化规律的是

A. 由东南向西北    B. 由西北向东南

C. 由东北向西南    D. 由西南向东北

 

查看答案

鄂毕河发源于阿尔泰山脉西南坡,自东南向西北流再转北流,纵贯西西伯利亚平原,最后注入北冰洋喀拉海鄂毕湾。下图为鄂毕河水系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鄂毕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水位季节变化小    B. 流速快,含沙量大

C. 有凌汛、春汛和夏汛    D. 流量大,航运发达

2.鄂毕河流域降水较少,但流量丰富,主要原因是

A. 上游落差大,水势汹涌    B. 流域沼泽广布,支流众多

C. 流域气候寒冷,蒸发弱    D. 地势低平,大量海水倒灌

 

查看答案

与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城镇化具有“起点低、速度快”的显著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速度加快,每年约以1%的速度增长。但不同地区之间的城镇化速度、城镇化水平差别明显。下图为2016年我国31个省(区、市)城镇化水平排名(数据国家统计局)。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中国城镇化水平由上海、北京、天津3个直辖市领跑,均已超过80%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下列因素中与此相关性最小的是

A. 直辖市的“身份优势

B. 地域面积较小

C. 对外开放的“时机优势”

D. 城镇化的起点高

2.吉林省在建国后工业化程度迅速提高,城镇化率也位居全国前列,但到2016年城镇化率已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A. 产业结构不合理

B. 交通不便

C. 人口外迁,人才外流

D. 对外开放水平低

 

查看答案

费尔南迪纳岛是东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岛中的一个岛屿,面积635平方千米。该岛气候凉爽干燥,草类茂盛。岛上鸟类众多,但少有哺乳动物。每年6月天气骤然变化,“浓湿雾”从海上汹涌而来。结合相关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岛屿与费尔南迪纳岛形成相似的是

A. 冰岛

B. 琉球群岛

C. 马达加斯加岛

D. 新西兰南北二岛

2.关于费尔南迪纳岛上“浓湿雾”的说话不正确

A. 受南赤道暖流影响,水汽充足

B. “浓湿雾”从东南方向涌来

C. 雾的形成与大气稳定度有关

D. 受下垫面冷却而凝结成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