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太阳光照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箭头均表示自转方向)。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处表示的节气是_________,北半球昼夜长短的状况是_________。
(2)图中乙处的各地昼长为_________小时,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_________。
(3)图中丙处弧AB是_________ (填“晨”或“昏”)线,A、B两地线速度较大的是_________。
(4)下列诗句能反映图中丁处位置所示季节景象的是_________。
A.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D.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鲁尔区位于莱恩河支流鲁尔河和利珀河之间,是在煤炭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典型的传统工业区,其兴起一衰落一整治的历程如下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20世纪60年代以后,该区经济趋于衰落,有关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能源消费从“煤炭时代”进入了“石油时代”,世界对煤炭的需求量明显下降
B. 煤炭开挖深度的增加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鲁尔区所产的煤缺乏市场竞争力
C. 钢铁出现了世界性的供过于求状况,鲁尔区的钢铁工业受到各国钢铁产品的冲击
D. 鲁尔区铁矿资源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和巴西,运输成本不断提高
2.辽中南地区是我国的重工业地,基地面临资源开发与持续发展的矛盾,为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再次腾飞,可借鉴鲁尔区的下列哪些经验
A. 发展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的消耗
B. 完全去除煤炭、钢铁两大工业企业
C. 发展绿色农业,兴建高新技术产业
D. 建立电子等新兴产业,发展旅游、传媒等服务业
2017年9月5日至17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鄂尔多斯市召开,鄂尔多斯地区的库布齐沙漠总面积约1.86万平方千米,流动沙丘约占61%,经过多年有效地治理,沙漠化得到有效控制,被联合国称为治理沙漠的范本,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鄂尔多斯地区容易沙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 冬季寒冷,光照强 B. 当地牧民过度放牧
C. 降水稀少,多大风 D. 植被覆盖率比较高
2.治理库布齐沙漠的有效措施有
①利用太阳能,减少因樵采对植被的破坏 ②扩大耕地,利用农作物增加植被覆盖率③建设草方格沙障,固定沙丘 ④在流动沙丘上大面积植树造林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能够对库布齐沙漠的流动沙丘进行及时有效监测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遥感技术 B. 地理信息系统
C. 全球定位系统 D. 数字地球
2017年8月,参照世界经济体的GDP总量和人均量,凤凰财经将中国大陆的省级行政区分为五个梯队,下表为部分省级行政区所属梯队及粮食总产量情况。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1.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内蒙古的GDP总量比广东大 B. 吉林目前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C. 湖南和黑龙江处在同一梯队 D. 梯队层次越高,粮食总产量越低
2.低端产业往往向生产成本较低的地区转移,下列低端产业转移方向可能性最大的是
A. 江西向河北转移 B. 湖南向吉林转移
C. 黑龙江向广东转移 D. 广东向湖南转移
3.近年来,广东省的粮食总产量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 工商业的快速发展,使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大为减少
B. 城市化推进与农业结构调整,使粮食播种面积减少
C. 台风、洪涝和干旱等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破坏增大
D. 外来流入人口增多,导致粮食消费总量大大增加
2017年9月,黄海之滨,一片生长在咸水中的特殊水稻已稻穗累累、压弯枝头(右图)。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的技术团队培育出的最新一批“海水稻”,据测算,我国盐碱地总数约15亿亩,其中有约3亿亩具有改造潜力。如果在1亿亩盐碱地推广“海水稻”,按亩产300公斤保守计算,年产量也将达到300亿公斤,盐碱地有望成“米仓”。左图为我国耕地中盐碱地所占比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积极研究耐盐碱水稻的主要原因是
A. 耕地面积比重小,盐碱地面积广 B. 南方和北方地区水资源都很丰富
C. 水稻等粮食作物经济效益高 D. 耐盐碱水稻的品质更好
2.左图中甲地的耕地中,盐碱地所占比例较大,其盐碱地的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A. 降水丰富 B. 不合理灌溉
C. 城市化水平高 D. 河水盐分高
3.随着耐盐碱水稻的推广,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可能是
A. 江汉平原 B. 三江平原 C. 华北平原 D. 黄土高原
下图为湖南省略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图中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长沙市的城市等级与韶山、湘潭一致 B. 图中城市的服务范围基本上一样大
C. 湘江在沿线各城市的航运价值相同 D. 城市的分布特点体现了河流的供水功能
2.北部的洞庭湖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其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商品谷物农业 B. 大牧场放牧业
C. 水稻种植业 D. 混合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