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下列关于GIS在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说法错误的是
A. 通过对有关信息的分析、加工,建立能反映区域内各种因素相互关系,揭示区域结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模型
B.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查询检索、空间分析等功能,还可以对区域内自然资源和条件、区位和交通条件。人口和劳动力条件,以及经济和社会条件进行更精确的分析、评价。
C. 在利用RS、GPS等提供的地理信息的基础上,运用GIS可以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的检测及评估预测
D. 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还没有得到推广。
2012年全国发生特大型地质灾害72起、大型71起、中型377起、小型13 802起。从分布上看,全国地质灾害分布在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5个地区30个省(区、市)。其中,中南地区发生地质灾害数量最多,为4 651起;西南地区死亡失踪人数最多,为223人;东北地区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为23.6亿元。从受灾对象看,农村受灾最重,发生较大地质灾害9 414起,造成247人死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46亿元;道路、城镇、工地、学校受灾严重程度依次减轻。据此回答小题。
1.国土资源部能及时准确掌握上述灾害的发生并启动应急响应,主要依赖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RS B.GPS
2.“3S”技术除了能确定发生地质灾害的具体位置,还能( )。
①计算出滑坡体的土石方 ②计算出滑坡体的移动距离
③估算出泥石流所带来的危害 ④得出灾害中伤亡的人数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第26次中国南极内陆考察队出征南极。本次科考除执行长城站、中山站的常规科学考察外,将重点进行昆仑站和格罗夫山的内陆科学考察。考查期间,考查队员将在昆仑站构筑深冰芯钻探的场地。
(1)中国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胜利建成,该考察站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选址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考察队要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
(2)“数字南极”的构建是我国南极科考的重要任务。对“数字南极”利用,叙述错误的为( )
A. 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 B.可以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C. 对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术 D. 对地物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中,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试举两例。
1951~1990年我国台湾省农业结构发生变化的同时,种植业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台湾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之变动(1951~1990年) 单位:%
1.影响表中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交通条件改善
B. 市场需求变化
C. 劳动力素质提高
D. 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2.对台湾1951~1990年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数据变化的分析,可借助于
A. 数字地球
B. 地理信息系统
C. 全球定位系统
D. 遥感
该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据图回答
1.下列关于图示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
A. 公路沿河流修建 B. 汛期最有可能被洪水冲毁的路段是丙
C. 该处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D. W村位于下游,图示四村中水质最差
2.监测与预报该区域自然灾害需要用到的现代技术是( )
A. GPS和GIS B. RS和CIS C. RS和GPS D. 数字地球
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回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
A. 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 B. 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
C. 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 D. 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
2.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
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
②运用GPS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
③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③②① D. ②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