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是一种集覆盖抑蒸,垄沟集雨、垄沟种植为一体的新型地膜覆盖技术。...

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是一种集覆盖抑蒸,垄沟集雨、垄沟种植为一体的新型地膜覆盖技术。甘肃省利用该技术使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下图示意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甘肃省利用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能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主要是充分利用了

A. 热量    B. 降水    C. 光照    D. 土壤

2.降水量相对较小的地区,为最大限度起到减少水分流失的作用,最佳覆膜时间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3.下列不属于该技术对农作物生长产生的有利影响的是

A. 拦截降水径流    B. 增强昼夜温差

C. 防止大风掀膜    D. 减少水分蒸发

 

1.B 2.C 3.B 【解析】 1.根据材料,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是一种集覆盖抑蒸,垄沟集雨、垄沟种植为一体的新型地膜覆盖技术。甘肃省水资源短缺,利用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能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主要是该技术采用了大小垄相间的种植方式,全地面覆盖地膜后,人为增加了集雨面积,可使有限的降水、甚至是5mm以下的无效降水,通过垄的分水作用、地膜的良好阻渗作用,汇集到种植沟,并沿播种孔入渗到作物根部,变成有效降雨,大大提高了耕层土壤水分含量,选B。该区域播种农作物在膜外,所以与保温无关。光照、土壤也与此关联度不大。 2.甘肃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旺盛。秋季,蒸发旺盛,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耙地,在十月中下旬起垄覆膜。此时覆膜能够有效阻止秋冬春三季水分的蒸发,最大限度地保蓄土壤水分,据此选C。 3.该技术其特点:一是显著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尤其是秋覆膜和顶凌覆膜避免了秋冬早春休闲期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又减轻了风蚀和水蚀,保墒增墒效果显著;二是显著的雨水集流作用。相间的大小垄面是良好的集流面,将微小降雨集流入渗于作物根部,大大提高了天然降水的利用率;三是增加了积温,扩大了玉米及中晚熟品种的种植区域;四是有效抑制田间杂草,减轻土壤的盐碱为害。由此判断,该技术对农作物生长产生的有利影响的是拦截降水径流,覆膜可减少降水水分蒸发,相接处用垄面或表土地方谱,可防止大风掀膜,但该技术不能增强昼夜温差,据此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沉式道路绿化带是指将城市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和中间隔离绿化带设计成低于道路表面50—300mm,能有效将道路上灰尘和雨水收集进道路两边的绿化带。下图为武汉市某区打造海绵城市而建造的下沉式道路绿化带的照片。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设计绿化带下沉深度,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 地势起伏    B. 降雨量及降雨强度

C. 土壤入渗率    D. 绿化带面积

2.武汉市打造下沉式道路绿化带的主要目的是

A. 补给地下水,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    B. 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C. 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城市气候    D. 削减路面径流,缓解城市内涝

 

查看答案

半城市化地区是一种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过渡性的地域类型,半城市化地区聚落空间格局的演化不仅受城市化等外部力量的驱动,也受制于村民就业方式变化的影响。康杜村位于西安市南郊长安区大学城内,是大学城建设中保留下来的村落,为多所高等院校所包围的一处典型半城市化地区。下图表示康杜村半城市化形成过程中村民就业构成变化情况。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康杜村村民由阶段一到阶段三的可用资源总体上呈现出的转化趋势为(  )

A. 劳动力 房产 耕地    B. 劳动力 耕地 房产

C. 耕地 房产 劳动力    D. 耕地 劳动力 房产

2.能正确表示康杜村居民就业方式的是(  )

A. 甲—农民 乙—工人 丙—房东 丁—店主

B. 甲—农民 乙—店主 丙—房东 丁—工人

C. 甲—工人 乙—农民 丙—店主 丁—房东

D. 甲—工人 乙—房东 丙—农民 丁—店主

3.2001年后,康杜村半城市化的发展过程总体处在(  )

A. 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

B. 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

C. 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

D. 逆城市化阶段

 

查看答案

近年来,针对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城市问题,我国部分城市在规划中提出了促进职住平衡的思路。职住平衡是指多数职工能够在工作地点附近找到合适的住房。下图为我国某特大城市不同区域就业岗位与居民数量之比的比值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该特大城市可能是

A. 广州    B. 武汉

C. 北京    D. 重庆

2.下列比值最可能表示城市住宅区的是

A. 0—0.01    B. 1.07—1.43

C. 2.17—3.30    D. 5.23—10.03

3.提倡职住平衡的主要目的是

A. 控制人口增长    B. 缓解交通拥堵

C. 增加就业机会    D. 缓解住房紧张

 

查看答案

2016年2月2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到“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城市住宅用地布局模式要由“大院式”向“街区式”转变,科学、规范设置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住宅小区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推广“街区制”的主要目的是

A. 拓宽主干道,缓解交通压力    B. 解决业主与物业的矛盾

C. 便于居民出行购物    D. 优化街区路网结构

2.城市住宅用地布局从“大院模式”向“街区模式”转变,其主要意义是

A. 加强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增加商业网点密度

B. 扩大城市绿地面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C. 形成完整路网,提高道路通达性

D. 增加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缓解城市住房紧张的问题

3.科学、规范设置交通安全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的主要作用在于

A. 提高土地利用率    B. 提高道路通达度

C. 提高道路安全性    D. 增加活动空间

 

查看答案

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下题。

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A. 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 总人口减少

C. 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 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