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白鹳为大型、长距离迁徙性鸟类,每年初春,它们从非洲南部迁回欧洲西部,荷兰低湿地是其重要的传统回迁地,欧洲白鹳在迁徙过程中主要通过滑翔飞行以节省体力,但也会通过扇动双翼飞行。下图为欧洲白鹳初春迁徙路线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欧洲白鹳在初春迁回的过程中,由①地飞到②地没有走直线,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充分利用海陆风 B. 避开天敌 C. 低湿地分布较广 D. 受人类活动干扰小
2.欧洲白鹳在迁回的过程中,由①地飞到②后,少部分欧洲白鹳会出现经③地再抵达④地的情况,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该线路飞行距离更近 B. 受大气环流的影响
C. 开辟新的迁徙路线 D. 该路线飞行更节省体力
3.欧洲白鹳每天迁徙时段多在10:00-15:00,并常常避开广阔的森林和水域,如果一定要经过时,也要寻找最为狭窄的地方通过是因为:( )
A. 食物较丰富,觅食较容易 B. 风力较大便于飞行
C. 天气晴朗飞行视野好 D. 上升气流显著
互花米草是一种适应海滩潮间带生长的耐盐、耐淹植物。由于互花米草植株高密、根系发达,繁殖能力强,在海滩潮间带可以形成强固的草滩。20世纪90年代,崇明东滩引种互花米草。下图示意崇明岛位置。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崇明东滩引种互花米草的主要目的是( )
A. 防止泥沙淤积
B. 形成沿海草滩
C. 增加植株密度
D. 保护海岸滩地
2.引种后互花米草在东滩迅速扩张并成为优势植物,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互花米草根系发达
B. 东滩生长环境优越
C. 东滩沙性土质肥沃
D. 互花米草植株高大
3.互花米草在东滩迅速扩张,给当地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
A. 潮间带植被增加
B. 东滩面积不断扩大
C. 生物多样性减少
D. 海浪侵蚀海滩减弱
2016年8月太平洋赤道附近中东部海区进入拉尼娜状态(海温持续异常偏低的状态),拉尼娜现象又称反厄尔尼诺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赤道地区大气环流的是( )
A. B.
C. D.
2.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
A. 区域性 B. 整体性
C. 综合性 D. 开放性
读世界某区域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地在图示季节气温和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图中R区域的两片沼泽在不同季节会出现离合变化的现象,请予以说明。
(3)比较丙处荒漠与塔克拉玛干沙漠成因的差异。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东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主要大河均为国际性河流,导致该地区长时间存在水资源冲突问题。各国为缓解水资源短缺,采取了多种措施。图a为中东及其附近地区示意图,图b示意一些村庄利用太阳能驱动水泵,开采地下水。
(1)描述A地降水特点,并分析该地降水较多的原因。
(2)分析中东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3)修建大坝相比,你是否赞同大力推广利用太阳能开采地下水的方式。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被称为“西方的香港”,使其成为国际性海港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处国际航道的要冲 B. 天然港湾有利于停泊
C. 周边地区的经济发达 D. 陆地交通线稠密便捷
2.图中乙流域河谷地区是优质葡萄产区,其主导区位因素是( )
A. 地形 B. 光照 C. 热量 D. 水源
3.丙所在国被称为“烈日下清凉的国土”,对其影响较小的是( )
A. 地形地势 B. 海陆位置 C. 纬度位置 D. 大气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