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下面小题。 1.a、b两地的气压性质为 A. a地是...

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下面小题。

1.a、b两地的气压性质为

A. a地是高气压,b地是低气压    B. a地是低气压,b地是高气压

C. a、b两地都是高气压    D. a、b两地都是低气压

2.如果图中五条等压线(单位:hPa)的数值分别是1 000、1 008、1 016、1 024、1 032,那么等压线②④的气压值分别是

A. 1 024、1 032    B. 1 000、1 032

C. 1 016、1 008    D. 1 008、1 024

3.图中亚洲东部c点的风向是

A. 东南风    B. 西北风

C. 东北风    D. 西南风

 

1. A 2. D 3. B 【解析】 1.图示为亚欧大陆与太平洋的气压判断。1月份为北半球的冬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陆地气温低,形成高压,海洋气温高,形成低压。因此此时a为高压,b为低压。故答案选A。 2.由上题分析可知,a为高压中心,气压值最高,由里向外气压值由大到小,b为低压中心,附近气压值最低,因此等压线数值由小到大;由此判断五条等压线的数值,从①到⑤逐渐增大,依次为1 000、1 008、1 016、1 024、1 032,则等压线②④的气压值分别是1 008、1 024,故答案选D项。 3.C点位于高压(反气旋)的东南部,在冬季,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形成西北季风。故答案选B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的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的季风风向,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1.7 月时,图中甲地盛行(    )

A. 东南季风    B. 西南季风    C. 东北季风    D. 西北季风

2.下列关于乙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     )

A. 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B. 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C. 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 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查看答案

读下列材料,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北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图。

材料二 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分布图(甲图)以及呼伦贝尔草原出现的斑点状荒漠化圈图(乙图)。

(1)材料一中表现了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有哪些?

(2)读材料二中的甲图回答现代城市的位置与古代城市遗址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3)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为了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人们常常采用现代技术掘井以获得稳定充足的水源供应,然而在水井的周围往往形成斑点状荒漠化圈(如乙图所示),为什么?

 

查看答案

结合“我国沙尘天气分布图和沙尘暴路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是沙尘暴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将下列备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图中的适当位置。

A.矿物燃料大量燃烧    B.土质疏松

C.风力加大      D.二氧化碳增加

E.过度放牧        F.过度开垦

G.气候变暖变干

(2)从干湿状况看,沙尘暴发生的地区属于我国的   和   地区。 

(3)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沙尘暴的发生呈现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分析沙尘暴路径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原因。

(5)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现象日益加剧,分析主要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下表为“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读表回答下面小题。

1.20世纪80年代以后,加速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

A. 气候变暖,降水减少

B. 冬季风强劲,沙尘暴频发

C. 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D. 夏季风强劲,台风影响大

2.治理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红色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                    (  )

A. 植树种草,抵御风沙

B. 全部退耕还林还草

C. 陡坡地实行退耕还林

D.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查看答案

2009年6月19日上午9时30分,黄河小浪底水库开始调水调沙,这是自2002年以来黄河小浪底的第九次调水调沙。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1.黄河第九次调水调沙时间选择在此时段,是因为此时(  )

A. 黄河正值汛期,有充足的水量

B. 黄河流域进入雨季前,降低库容可为防汛作好准备

C. 夏季是旅游旺季,利于游客观赏黄河一泻千里、惊涛拍岸的奇观

D. 下游泥沙淤积最严重,冲沙减淤的效果最佳

2.下列解决黄河下游地区“水少沙多”的建议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 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水土保持

B. 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度

C. 改变上游水库的运作方式,变发电为主为向下游调水为主

D. 在中游地区实施天然降水和径流的收集与储集工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