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朗位于亚洲西南部(如图),气候属于大陆性气候,在...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朗位于亚洲西南部(如图),气候属于大陆性气候,在该国中东部地区形成许多沙漠和盐沼。盐沼是指含有大量盐分的湿地,位于中北部的卡维尔盐沼,多泥沼洼地,荒无人烟,面积达77000平方千米里

(1)简述该国的地形特征。

(2)简要分析卡维尔盐沼的形成原因。

 

(1)以高原、山地(或高原)为主;东中部地势较低(地势南、西、北较高,向东部倾斜);沿海有狭窄平原,最高峰位于北部(任答二点) (2)四周地势高,山脉阻挡海洋水汽深入,气候干旱;多内流河,河流在低洼处汇集;盐分随河流汇入低洼地而不断积累;泥沼洼地,地表水下渗难;蒸发量大,容易形成盐沼(任答四点) 【解析】 (1))地形特征从主要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等角度来分析。从图中等高线信息看,该国中部海拔在1000米以上,较为平坦,为高原地形,沿海地区有平原分布,地势南、西、北较高。(2)从地势、河流、气候(降水与蒸发)角度综合分析即可。要注意地理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具有整体性特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其流域分为东西二部分:西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东部为关中平原区。甲图示意渭河水系,乙图示意不同年份渭河下游某监测点与渭河中心线最近距离的变化态势,监测点位于现在渭河南岸某固定点。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探测发现,渭河下游(咸阳以下)两岸沉积物质组成有明显差异,南岸物质颗粒平均粒径大于北岸。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干流的南侧

A. 地势起伏更大    B. 年降水量更大

C. 支流数量更多    D. 植被覆盖率更高

2.公元700-2000年,渭河北岸地区侵蚀、淤积的总体变化特征是

A. 持续淤积,偶有侵蚀    B. 持续侵蚀,偶有淤积

C. 先侵蚀,后淤积    D. 先淤积,后侵蚀

3.公元1700-1900年间,监测点附近下列情况可信的是

①秦岭北麓植被人为破坏较严重

②处于暖干气候期

③秦岭断块处于剧烈上升期

④渭河流速加快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近年来,黄河水文情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中游地区尤为明显。头道拐和龙门是黄河中游地区两座水文站,窟野河是其间主要支流。读不同时期头道拐和龙门水文站水、沙变化表,完成下列各题

1.2006-200年间,两水文站之间的支流流入黄河的水量

A. 逐年增加    B. 逐年减小    C. 先减后增    D. 先增后减

2.2006-2009年与1970-1979年相比,黄河中游水、沙发生明显变化,与其形成的原因无关的是

A. 打坝淤地,拦沙蓄水    B. 退耕还林,保持水土

C. 毁林开荒,过度放牧    D. 采砂取土,疏浚河道

 

查看答案

东关桥始建于南宋时期,位于福建东南沿海东关镇的湖洋溪上。该桥桥墩采用“睡木沉基”的方法修建,即先由人工平整河床底部,然后将捆扎的条木沉入淤泥作为基底,基底之上再用花岗石垒筑成不同形状的桥墩。水流急的航道采用单边或双边船形桥墩。东关桥是闽南一带罕见的长廊屋盖梁式古桥,下图为东关桥景观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推测东关桥采用“睡木沉基”方法修建桥墩的最佳时间是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2.东关桥在水流急的航道处采用船形桥墩主要是为了

A. 减少桥底对水流的阻力,以防泥沙淤积

B. 增大桥涵空间,加大水流通过量,以防洪涝

C. 减少水流对桥墩的冲击

D. 增加桥墩的美感

3.东关桥长廊屋盖梁式的设计主要意图是

A. 供行人歇脚避雨    B. 作码头发展航运

C. 防雨水渗入木梁    D. 抗台风损坏桥梁

 

查看答案

目前,科研人员可基于实地考察,并利用遥感技术,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全面地评价。下图为科研人员在评价我国某山地自然保护区时,所绘制的1995—2015年该地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图,并分1995—2007年与2008—2015年两个时段,求取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的均值。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图示信息可推断,1995—2015年间该山地自然保护区

A. 土壤中含水量增加    B. 森林火险等级增大

C. 地表径流逐年增加    D. 基岩裸地不断增加

2.对当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合理的是

A. 植被覆盖指数下降    B. 水网密度指数下降

C. 土地退化指数下降    D. 环境负荷指数下降

3.科考人员实地考察发现了成片的阔叶林,它们可能是

A. 桦树林    B. 胡杨林    C. 樟树林    D. 桑树林

 

查看答案

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的埃尔埃希多地区曾是土壤贫瘠、人烟稀少的荒芜之地(如图所示)、当地农业科技人员对土壤进行“三明治”式的改良,令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很好地改善了作物生长的水肥条件。当地农民大力发展温室农业,使埃尔埃希多由荒凉之地变成欧洲的“菜篮子”,但水资源短缺问题也逐渐显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该地改良后的土壤结构相符合的是

A. 表层为有机肥,中间层为黏土,下层为沙土

B. 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沙土

C. 表层为沙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黏土

D. 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沙土,下层为有机肥

2.下列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在埃尔埃希多最不可能的是

A. 海水淡化    B. 发展节水农业

C. 修建积水池收集雨水    D. 利用高山冰川融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