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智利阿塔卡马沙漠号称是“世界干极”,平均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然而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赤道附近的偏东信风减弱,大洋中东部水温升高致使流向太平洋西部的温暖海水滞留在东部),2015年9、10月沙漠中休眠已久的花的种子迅速生长,形成“沙漠花海”的自然奇景。
材料二:右图为阿塔卡马沙漠位置和相关地理景观示意图。
材料三:实际上“世界干极”并不缺“水”,只是它以雾的形态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在智利中部的某海滨小村,有200余天被大雾笼罩。当地人在山坡上竖立6张大网,当雾穿过这张大网时,雾里的潮湿水汽在细小的网眼凝结成水滴,积攒的水通过大网下方的水槽和输水管流到一个蓄水桶力。每年这些捕雾网可以从雾气中获得2.4L水。尽管水量不多,但对于滴水如油的沙漠村庄来说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1)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气候在阿塔卡玛沙漠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解释2015年9、10月份阿塔卡马沙漠出现花海的原因。
(3)该地“捕雾取水”的不利条件有哪些?
(4)智利最近计划在沙漠中修建一座水电站,并提出了一个大胆构想:利用太阳能把海水抽到位于安第斯山脉顶峰的水库,然后让海水倾泻而下用于发电。你是否赞同这种做法,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丰满水电站大坝将松花江拦腰截断,在其上游形成松花湖。冬季,晴朗夜间,气温常低于-20℃,但松花湖底部水温却高于0℃,流出的湖水使松花湖下游几十里雾气满江。早晨晶莹霜花缀满枝头,这就是雾凇(“树挂”)。“夜看雾,晨看挂”乃吉林冬季旅游盛景。
材料二:图a为吉林省等高线图及雾凇景观图,图b为松花江雾淞景点分布图。
材料三:图b冬季某时段的甲、乙、丙三处表层水温统计分别为4℃、3℃、1℃。
(1)分析图a中长白山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2)结合相关信息,分析图b中甲到丙河段的水文特征。
(3)简述当地冬季晴朗夜间“雾”形成的过程。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图左为右图方框放大后的冰岛简图。
材料二:冰岛为发达国家,国土面积为10.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为32万人,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当地建筑物具有密度小、高度低、墙体厚的特点。
(1)指出一年内丙地日出时间早于乙地的时期,并说明理由。
(2)从图中可知,冰岛主要自然灾害是________,其成因是地处________边界,地质活动频繁。请说出它的开发利用方式:________。
(3)简述从甲到乙的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并指出其影响因素。
(4)简析冰岛建筑物密度小、高度低、墙体厚的原因。
A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野生“多肉植物王国”,植物大多叶小、肉厚,这里大部分时间是荒芜的,只在每年8、9月荒漠百花盛开、生机再现,迎来短暂的生长季节。 图中阴影部分示意A地区的位置。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A地区沿岸洋流( )
A. 是在西南风影响下形成
B. 流经海区等温线向北凸
C. 造成沿海地区气温升高
D. 使向南的海轮航行速度加快
2.该地区多肉植物生长特征反映了当地8、9月( )
A. 接受到太阳直射,光照强
B. 受湿润西风影响,降水多
C. 气温降低,蒸发量减小
D. 晴天多导致昼夜温差小
3.若A地区多肉植物运往中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过( )
A. 白令海峡 B. 苏伊士运河
C. 巴拿马运河 D. 马六甲海峡
贝加尔湖(如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贝加尔湖形成于
A. 地壳断陷集水 B. 火山口集水 C. 河流改道 D. 滑坡阻断河流
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 湖区降水量加大 B. 入湖径流增多 C. 湖盆在加深 D. 入湖泥沙增多
3.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 湖面蒸发弱 B. 湖泊面积大 C. 湖水盐度低 D. 湖水深度大
利马号称世界“不雨城”,但全年有半年时间大雾弥漫,沾衣欲湿,利马人把这种浓雾称为“毛毛雨”。由于这种“毛毛雨”的时常滋润,地处低纬热带沙漠之中的利马,依然繁花似锦,风光秀丽。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利马多大雾而“无雨”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秘鲁寒流经过利马附近海域形成了稳定的逆温层
B. 地处东南季风背风坡,降水稀少而形成雨影区
C. 位于沿海平原,受安第斯山脉阻挡抬升作用小
D.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形成辐射雾
2.利马建城初期选址在热带沙漠之中,其主导因素有( )
①位于沿海平原,多港湾,交通方便
②气候温和干燥,有浓雾露珠滋润
③附近有河流及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④矿产资源丰富,开采规模比较大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