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右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乙两山相对高度为2470米
B. CD是山谷,EF是山脊
C. H在西南坡上,阳光充足
D. H地比B地降水多
2.右图中,有一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高差可能有( )。
A. 198米 B. 298米 C. 601米 D. 701米
下图为世界四个不同地区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若不考虑海拔高度的影响,则四地由南到北的排列顺序为
A. 甲乙丁丙 B. 乙丙甲丁
C. 丙甲乙丁 D. 丁甲丙乙
2.对四地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甲地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B. 乙地河流汛期集中在冬季
C. 丙地的典型植被为橄榄树 D. 丁地气候类型仅分布在北半球
联合国气候大会于2013年11月11日、2014年12月l日分别在波兰首都华沙和秘鲁首都利马举行。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波兰与秘鲁的国土面积相当 B. 波兰北临北冰洋,秘鲁西临太平洋
C. 利马位于华沙的西南方向 D. 两国地形均以山地、丘陵为主
2.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利马召开的这一天
A. 利马的白昼比华沙长 B. 利马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华沙小
C. 利马的地方时比华沙早 D. 利马的自转线速度比华沙小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智利阿塔卡马沙漠号称是“世界干极”,平均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然而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赤道附近的偏东信风减弱,大洋中东部水温升高致使流向太平洋西部的温暖海水滞留在东部),2015年9、10月沙漠中休眠已久的花的种子迅速生长,形成“沙漠花海”的自然奇景。
材料二:右图为阿塔卡马沙漠位置和相关地理景观示意图。
材料三:实际上“世界干极”并不缺“水”,只是它以雾的形态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在智利中部的某海滨小村,有200余天被大雾笼罩。当地人在山坡上竖立6张大网,当雾穿过这张大网时,雾里的潮湿水汽在细小的网眼凝结成水滴,积攒的水通过大网下方的水槽和输水管流到一个蓄水桶力。每年这些捕雾网可以从雾气中获得2.4L水。尽管水量不多,但对于滴水如油的沙漠村庄来说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1)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气候在阿塔卡玛沙漠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解释2015年9、10月份阿塔卡马沙漠出现花海的原因。
(3)该地“捕雾取水”的不利条件有哪些?
(4)智利最近计划在沙漠中修建一座水电站,并提出了一个大胆构想:利用太阳能把海水抽到位于安第斯山脉顶峰的水库,然后让海水倾泻而下用于发电。你是否赞同这种做法,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丰满水电站大坝将松花江拦腰截断,在其上游形成松花湖。冬季,晴朗夜间,气温常低于-20℃,但松花湖底部水温却高于0℃,流出的湖水使松花湖下游几十里雾气满江。早晨晶莹霜花缀满枝头,这就是雾凇(“树挂”)。“夜看雾,晨看挂”乃吉林冬季旅游盛景。
材料二:图a为吉林省等高线图及雾凇景观图,图b为松花江雾淞景点分布图。
材料三:图b冬季某时段的甲、乙、丙三处表层水温统计分别为4℃、3℃、1℃。
(1)分析图a中长白山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2)结合相关信息,分析图b中甲到丙河段的水文特征。
(3)简述当地冬季晴朗夜间“雾”形成的过程。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图左为右图方框放大后的冰岛简图。
材料二:冰岛为发达国家,国土面积为10.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为32万人,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当地建筑物具有密度小、高度低、墙体厚的特点。
(1)指出一年内丙地日出时间早于乙地的时期,并说明理由。
(2)从图中可知,冰岛主要自然灾害是________,其成因是地处________边界,地质活动频繁。请说出它的开发利用方式:________。
(3)简述从甲到乙的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并指出其影响因素。
(4)简析冰岛建筑物密度小、高度低、墙体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