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受严格的户籍制度影响,江苏省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自然增长,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图甲)。
材料二 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江苏省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迅猛发展,被誉为“苏南模式”。图乙表示这一时期江苏省城市化进程。
(1)改革开放以前,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总趋势是_______________;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苏省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苏省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功能分区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下面有关该市的描述,较合理的是( )
A. 河流由西向东穿过市区南部,河水波光粼粼
B. 一条笔直平坦的大道,由东南方向直抵市中心
C. 图中相对高度最大值可达60米
D. 该市三个工业区,半环状相连绕城分布
2.下面对该城市产业区叙述正确的是( )
A. 高新区受地质灾害威胁最小
B. 化工区的合理性体现为位于城区河流的下游
C. 轻纺区的不合理性体现在离市区太近
D. 化工区的不合理性体现在位于市区冬季风的上风向
HD指数是用来评价区域经济规模与人口规模的协调程度,HD<0.30为协调状态,0.30~0.55为不协调状态。“十五”以来,北京市常住人口的年增长率超过3%(每年常住人口净增加60万人以上),提前10多年突破了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1 800万人口的目标。下面图甲为北京市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乙为北京市经济—人口分布协调偏离指数(HD)变化趋势。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北京市近年来HD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
B. 城市经济发展速度降低很快
C. 城市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人口增长速度
D. 城市地下空间的广泛使用
2.图甲中北京市人口分布对北京市区所产生的主要问题有( )
①水土流失 ②荒漠化 ③交通拥堵 ④住房困难 ⑤环境污染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3.为解决北京市人口分布所产生的问题,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 凝聚中心城区的商业、教育、卫生等功能
B. 在周边城镇新区均衡配置教育和卫生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
C. 促进城市内部各区域产业均衡发展
D. 加快利润较高的企业向西部地区转移
“在深圳上班,到东莞居住,剩下的钱再买辆车”的双城生活理念得到越来越多在深圳工作的人们的认可。据此回答问题。
1.“在深圳上班”的主要原因是( )
A. 深圳就业机会多,人均收入高 B. 在深圳工作体面,声誉好
C. 深圳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发达 D. 深圳社会福利制度更完善
2.“到东莞居住”的主要原因是东莞( )
A. 环境质量较深圳好 B. 气候条件较深圳优越
C. 商品房价格较深圳低 D. 交通位置较深圳优越
读下列城市发展过程表,完成下列小题。
主要指标 | 人口增加数的差异 | 发展阶段 | ||
| 城区 | 郊区 | 整个都市区 | |
1 | + | - | + | Ⅰ |
2 | ++ | + | +++ | |
3 | + | ++ | +++ | Ⅱ |
4 | - | ++ | + | |
5 | - | + | ±0 | 停滞期 |
6 | -- | + | - | Ⅲ |
7 | -- | - | --- | |
8 | — | -- | --- | Ⅳ |
9 | + | -- | - | |
10 | + | - | + | Ⅴ |
+:人口增加 ++:大幅度的人口增加
-:人口减少 --:大幅度的人口减少
1.表中Ⅰ、Ⅱ、Ⅲ、Ⅳ、Ⅴ依次表示( )
A. 城市化—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城市化
B. 城市化—再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城市化
C. 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再城市化—城市化
D. 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再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化
2.城市郊区化是一个( )
A. 城区人口逐渐减少,郊区人口大大增加,整个都市区人口减少变慢的过程
B. 城区人口逐渐减少,郊区人口大大增加,整个都市区人口增加变慢的过程
C. 城区人口逐渐减少,郊区人口大大减少,整个都市区人口减少变慢的过程
D. 城区人口逐渐增加,郊区人口大大减少,整个都市区人口增加变慢的过程
下图为某石油城市人口增长率变化图。据图回答下列小题。
1.该城市在( )
A. 1958年人口总量达到最多 B. 1975年人口机械增长率超过自然增长率
C. 1993年人口总量开始下降 D. 2014年人口基数达最大值
2.该城市人口增长率变化的直接原因可能是( )
A. 资源枯竭 B. 产业升级
C. 环境改善 D. 设施完善
3.为了可持续发展,该城市应采取的有效措施为( )
A. 鼓励移民迁入,引进外部投资 B. 提高居民素质,加强教育投入
C.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D. 建设经济特区,减免各项税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