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但在5年前,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地在资源开发初期最有可能发展的是
A. 高耗能工业 B. 食品工业 C. 农产品加工工业 D. 金矿开采
2.近年来,该地区逐渐形成图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B. 扩大了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
C. 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D. 增大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
读青海湖流域局部水系图(甲)和青海湖地区不同系统人口、耕地、草场资源统计图(乙),回答下列各题。
1.近年来青海湖的水位持续下降,著名的“鸟岛”已与岸相连为半岛。其主要原因是( )
A. 利用湖水进行灌溉 B.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C. 入湖河流流域内农业用水增多 D. 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
2.每年5、6月份,青海湖的“鸟岛”成为大批候鸟重要栖息地的气候条件是( )
A. 气候温和,适宜鸟类越冬 B. 湿地环境,水源、食物充裕
C. 气候温和,适合鸟类繁衍生息 D. 位置偏僻,天敌少
3.下列有关图乙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口持续增加是导致草场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
B. 人均草场面积先增加后减少
C. 草甸草原区可持续发展方向是提高草场载畜量
D. 荒漠草原区耕地面积最小
下图为“我国历史时期森林遭破坏地区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关于下列地区森林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a地区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
②b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③c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d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图中e地区与森林破坏有关的常见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有( )
①沙尘暴
②泥石流
③水土流失
④台风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我国半干旱地区某学校地理课外活动小组,研究不同厚度的积雪融化后对牧草生长量的影响。他们选择了一块试验地,在试验地划出了相同面积的两块样地和一块对照样地进行实验。样地甲积雪厚度30cm,样地乙积雪厚度10cm,对照样地丙无积雪(通过人工处理)。下图表示实验结果。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实验中牧草生长情况是( )
A. 4月20日牧草开始快速生长
B. 5月1日前甲牧草生长比乙快
C. 5月5日后丙牧草的生长最慢
D. 牧草的生长速度前后基本一致
2.实验得出( )
A. 牧草的生长速度与积雪厚度呈正相关
B. 牧草的生长速度与积雪厚度呈负相关
C. 不同积雪厚度的牧草地上累积生物量相当
D. 牧草累积地上生物量与积雪厚度呈正相关
3.实验证明,半干旱地区积雪对牧草生长的主要作用是( )
A. 保护土壤,避免水土流失
B. 融化后能改善土壤水分、养分条件
C. 反射太阳辐射,气温升高快
D. 阻挡地面辐射,对牧草有保温作用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__________性。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_______________(风带名称)。
(3) B地终年受______________的控制,形成当地相应的气候特点:_______________,与之相对应的陆地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带。
天津市某校地理社团进行了网上模拟探究活动,图中表示模拟探究的区域和探险路线。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地理现象与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 ①与⑦植被相似——大气环流相同
B. ④与⑤气候不同——海陆位置不同
C. ①与②自然带不同——纬度位置不同
D. ⑤与⑥自然带不同——海拔不同
2.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②地终年高温多雨 B. ⑦地位于板块边界,多火山、地震
C. ⑤地种植园农业发达,商品率低 D. ⑥地盛产柑橘、葡萄、油橄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