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16g铜与100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5.6L。请回答:
(1) 求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2) 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中加入120mL5mol/L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成沉淀,求原有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情况,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请回答:
(1) 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来源:学科(2) 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应浸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是 ,
其作用是 。
(3) 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旋塞K并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现象是 。_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填字母) 。
a.水 b.酸性KMnO4 溶液 c.浓溴水 d.饱和NaHSO3溶液
(4) 实验中,取一定质量的铜片和一定体积18 mol·L—1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 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
。
② 下列药品中能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铁粉 b.BaCl2溶液 c.银粉 d.NaHCO3溶液
已知某待测液由Ag+、Mg2+、K+、Ba2+、NH4+ 、NO3-中的若干种离子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第一步: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第二步: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又有白色沉淀生成。
第三步:再过滤,取少量滤液,滴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在此过程中溶液无明显现象,加热该溶液,可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
(1)分别写出第二步和第三步中所涉及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第二步: ,
第三步: ;
(2)待测液中一定含有 、NO3-离子,一定不含有 离子,还有一种离子不能确定其是否存在,要检验这种离子的实验方法是(填写实验名称和观察到的现象及结论,不要求写实验操作过程) , 。
现有常见金属单质A和气体甲、乙及物质B、C、D、E、F,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已知B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显血红色,气体乙显红棕色,(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全部标出)。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C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4)B物质的阳离子用于制作印刷电路板的原理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缺铁性贫血患者应补充C物质的阳离子,而B物质的阳离子则无这种药效。当用C物质的阳离子制成药片时外表包有一层特殊的糖衣,这层糖衣的作用是
如果药片已经失效,应如何检验?写出主要操作与现象: 。
含硫化合物的种类很多,现有H2SO4、H2SO3、SO2、Na2SO3、BaSO4、CuSO4、Na2SO4这7种常见的含硫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H2SO3转化为硫酸是酸雨形成的重要过程之一,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明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
(2)Ba2+有剧毒。某市曾发生一起“毒烧饼”事件,起因是烧饼摊主在制作烧饼的过程中误将碳酸钡当作干粉使用,导致多人食用烧饼后中毒。试写出碳酸钡与胃酸(以盐酸表示)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3)常温下,将铁棒置于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课本上解释为发生了钝化,但有人认为未发生反应。为验证此过程,某同学经过思考,设计了如下实验:将经浓硫酸处理过的铁棒洗净后置于CuSO4溶液中,若铁棒表面 ,则发生了钝化;若铁棒表面 ,则未发生反应。
(4)用Na2SO3吸收法作为治理SO2污染的一种方法,其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5)减少SO2的污染并变废为宝,我国正在探索在一定条件下用CO还原SO2得到单质硫的方法来除去S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制取硫酸铜有两种方法:方法一:2Cu+O2 2CuO,CuO+ H2SO4= CuSO4+H2O,
方法二:Cu+2H2SO4(浓)CuSO4+SO2↑+2H2O,方法一与方法二相比,其优点是:
(答任一点)。
用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比较NaHCO3和Na2CO3热稳定性大小 B.用铜和稀硝酸制取并收集少量NO
C.验证氨气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 D.实验室用氯化铵制少量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