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固体物质和某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产生气体(恢复至常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5.8,则发生反应的物质不可能是
A.Zn和浓H2SO4 B.C和浓HNO3
C.Cu和浓HNO3 D.Na2O2和NH4Cl浓溶液
某溶液仅含Fe2+、Na+、Al3+、Ba2+、SO42-、NO3-、Cl-中的4种离子,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有气泡产生,且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不考虑水的电离和离子的水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和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
B.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产生的气体遇空气能变成红棕色
C.该溶液中所含的离子是:Fe2+、Na+、SO42-、NO3-
D.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最终所得固体的质量为72g
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几个实验,其中正确的为
A.实验室从海带提取单质碘的方法是:取样灼烧溶解过滤萃取
B.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先称量或量取物质,再溶解或稀释,并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继续往容量瓶中加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C.“中和滴定”实验中,容量瓶和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即可使用,滴定管和移液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必须润洗后方可使用
D.欲检验SO2中是否混有CO2,可将该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若品红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混有CO2
汞(熔点-39℃,沸点356℃)是制造电池、电极等的重要原料,历史上曾用“灼烧辰砂法”制取汞。目前工业上制粗汞的一种流程图如下。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灼烧辰砂法”过程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可表示为:
B.辰砂与氧化钙加热反应时,CaSO4为氧化产物
C.洗涤粗汞可用5%的盐酸代替5%的硝酸
D.减压蒸馏的目的是降低汞的沸点,提高分离效率
锌—空气电池可能成为未来的理想动力源,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可以是酸性或碱性。在碱性溶液中该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Zn+4NaOH+O2=2Na2ZnO2 +2H2O。下列有关锌-空气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A.碱性电解质溶液中正极反应式为:4OH-- 4e-= O2↑+2H2O
B.碱性或酸性电解质溶液中,该电池正极反应式相同
C.该电池工作时,Na+移向负极
D.每生成1 mol ZnO22-转移电子数为2NA
在离子浓度都为0.1 mol/L的下列溶液中,加入(或通入)某物质后,发生反应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在含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锌粉:Cu2+、Fe3+、H+
B.在含I-、SO32-、Br-的溶液中不断通入氯气:I-、Br-、SO32-
C.在含AlO2-、SO32-、OH-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氢钠溶液:OH-、AlO2-、SO32-
D.在含Fe3+、H+、NH4+的溶液中逐渐加入烧碱溶液:H+、NH4+、F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