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家在探索物质结构与性质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绘制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
A. 门捷列夫 B. 汤姆生 C. 卢瑟福 D. 道尔顿
最近科学家获得了一种稳定性好、抗氧化能力强的活性化合物A,其结构如下:
在研究其性能的过程中,发现结构片段X对化合物A的性能起了重要作用。为了研究X的结构,
将化合物A在一定条件下水解只得到B()和C。经元素分析及相对
分子质量测定,确定C的分子式为C7H6O3,C遇FeCl3水溶液显紫色,与NaHCO3溶液反应
有CO2产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合物B能发生下列哪些类型的反应________。
A.取代反应 B.加成反应
C.缩聚反应 D.氧化反应
(2)写出化合物C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
(3)化合物C能经下列反应得到G(分子式为C8H6O2,分子内含有五元环);
已知:RCOOHRCH2OH,RX RCOOH
①确认化合物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F→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化合物E有多种同分异构体, 1H核磁共振谱图表明,其中某些同分异构体含有苯环,且苯环上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写出这些同分异构体中任意三种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从冬青中提取出的有机物A合成抗结肠炎药物Y及其他化学品的合成路线如下:
提示: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
(1)D不与NaHCO3溶液反应,D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B→C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2)写出A生成B和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的同分异构体I和J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在浓硫酸的作用下,I和J分别生成 和,鉴别I和J的试剂为________。
(4)A的另一种同分异构体K用于合成高分子材料,K可由制得,写出K在浓硫酸作用下生成的聚合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写出B生成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6) )写出B生成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CH3CH2OHCH2===CH2
CH2===CH2+Br2→BrCH2CH2Br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140 ℃脱水生成乙醚。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 乙醇 | 1,2二溴乙烷 | 乙醚 |
状态 | 无色液体 | 无色液体 | 无色液体 |
密度/g·cm-3 | 0.79 | 2.2 | 0.71 |
沸点/℃ | 78.5 | 132 | 34.6 |
熔点/℃ | -130 | 9 | -116 |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制备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 ℃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________;(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在装置C中应加入________,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______层(填“上”或“下”);
(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________洗涤除去;(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碘化钠溶液 d.乙醇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__________的方法除去;
(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机物A只含有C、H、O三种元素,常用作有机合成的中间体。16.8 g该有机物燃烧生成44.0 g CO2和14.4 g H2O;质谱图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4,红外光谱分析表明A分子中含有O—H键和位于分子端的C≡C键,核磁共振氢谱上有三个峰,峰面积之比为6∶1∶1。
(1)A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
(2)下列物质中,一定条件下能与A发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H2B.Na C.酸性KMnO4溶液 D.Br2
(3)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机物B是A的同分异构体,1 mol B可与1 mol Br2加成。该有机物中所有碳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没有顺反异构现象。B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给下列有机物命名:
(1) 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