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对实验Ⅰ~Ⅳ的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A.实验Ⅰ:液体分层,下层呈无色 B.实验Ⅱ...

对实验Ⅰ~Ⅳ的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2012-高考/新题化学-定稿/TP/XT170.EPS

A.实验Ⅰ:液体分层,下层呈无色

B.实验Ⅱ:烧杯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

C.实验Ⅲ:试管中立刻出现红色沉淀

D.实验Ⅳ:放置一段时间后,饱和CuSO4溶液中出现蓝色晶体

 

D 【解析】 试题分析:A、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液体分层,且下层呈紫色,错误;B、氨气和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产生白色沉淀不会被过量氨气溶解,错误;C、在含有Fe3+的溶液里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变血红色,但无沉淀生成,错误;D、氧化钙能和水反应放出热量,升高温度,会导致硫酸铜溶液中蒸发部分水,溶液变为过饱和溶液,导致析出部分蓝色晶体,正确。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分析、评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1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NH3

B.用图2所示装置可除去NO2中的NO

C.用图3所示装置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图④是实验室洗涤胶头滴管的操作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发生“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的是

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②向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③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稀NaOH溶液

④向硅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

⑤向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氨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④⑤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分别加热Na2CO3和NaHCO3固体

试管内壁均有水珠

两种物质均受热分解

B

加热盛有NH4Cl固体的试管

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

NH4Cl固体可以升华

C

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

溶液上层呈橙红色

Br还原性强于Cl

D

FeSO4溶液中先滴入KSCN溶液再滴加H2O2溶液

加入H2O2后溶液变成血红色

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查看答案

将17.9 g Al、Fe、Cu组成的合金溶于足量的NaOH溶液中,产生气体3.36 L(标准状况)。另取等质量的合金溶于过量的稀硝酸中,生成6.72 L NO(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人过量NaOH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

A.33.2 g     B.25.4 g     C.22.4 g     D.19.6 g

 

查看答案

某强碱性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K+、NH4+、A13+、AlO2、CO32-、SiO32-Cl中的某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 取少量的溶液用硝酸酸化后,该溶液无沉淀生成;另取一定量原溶液,逐滴加人盐酸至过量,发生的现象是:开始产生沉淀并逐渐增多,沉淀量基本不变后产生一种气体,最后沉淀逐渐减少至消失。另取一定量的原溶液中加人5 mL0.2 mol/L盐酸时,沉淀会完全消失,加人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可得到沉淀0187 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一定不含NH4+、A13+、SiO32-Cl

B该溶液中一定含有A13+、CO32-Cl

C.Cl可能含有

D.该溶液中一定含有AlO2、CO32-Cl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