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下,向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醋酸溶液中分别滴入0.1mol/LNaOH溶液,测得溶液的pH与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曲线①表示NaOH溶液滴定盐酸时的pH变化
B.酸溶液的体积均为10 mL
C.a点:c(CH3COOH)>c(CH3COO-)
D.a点:c(H+)+c(Na+)=c(OH-)+c(CH3COO-)
分子中碳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1:4的烃中,主链上有5个碳原子的结构共有几种
A.5 B.6 C.4 D.3
700℃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发生反应:CO(g)+H2O(g)CO2+H2(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2>t1):
反应时间/min | n(CO)/mol | H2O/mol |
0 | 1.20 | 0.60 |
t1 | 0.80 |
|
t2 |
| 0.2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t1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0.40/t1 mol•L-1•mim-1
B.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molH2O,0.4molH2,则v(正)>v(逆)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mol CO和1.20mol H2O,到达平衡时n(CO2)=0.40mol
0.1mol金属锡跟100mL12mol/LHNO3共热一段时间,完全反应后放出气体0.4mol,测定溶液c(H+)=8mol/L,溶液体积仍为100mL。由此推断氧化产物可能是
A.Sn(NO3)2 B.Sn(NO3)4
C.SnO2•4H2O D.Sn(NO3)2和Sn(NO3)4
已知:碘单质能与I-反应成I3-,并在溶液中建立如下平衡:I2+II3-。通过测平衡体系中c(I2)、c(I-)和c(I3-),就可求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某同学为测定上述平衡体系中C(I2),采用如下方法:取V1mL平衡混合溶液,用cmol•L-1的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反应为I2+2Na2S2O3=2NaI+Na2S4O6),消耗V2mL的Na2S2O3溶液。根据V1、V2和c可求得c(I2)。下列对该同学设计方案的分析,正确的是
A.方案可行,能准确测定溶液中的c(I2)
B.方案可行,可采用淀粉做该滴定反应的指示剂
C.不可行,只能测得溶液中c(I2)与c(I3-)之和
D.不可行,因为I-能与Na2S2O3溶液反应
下列化学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
A.滴有酚酞的碳酸氢钠溶液显红色,微热后红色加深,是因为碳酸氢钠分解生成了碳酸钠
B.用洁净的玻璃管向包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吹气,脱脂棉燃烧,说明二氧化碳、水与过氧化钠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C.向溴水中滴入植物油,振荡后油层显无色,说明溴不溶于油脂
D.粗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比纯锌快,是因为粗锌比纯锌还原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