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 乙醇 | 1,2-二溴乙烷 | 乙醚 |
状态 | 无色液体 | 无色液体 | 无色液体 |
密度/g · cm-3 | 0.79 | 2.2 | 0.71 |
沸点/℃ | 78.5 | 132 | 34.6 |
熔点/℃ | -l30 | 9 | -1l6 |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制备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 ;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在装置C中应加入 ,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 ;
(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 层(填“上”、“下”);
(5)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 的方法除去;
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 洗涤除去;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碘化钠溶液 d.乙醇
(6)下列关于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滴液漏斗的侧面导管有利于液体顺利滴落
b.B的长导管可防止反应出现堵塞情况
c.B有防倒吸作用
(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 ;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 。
如下图两个电解槽中,A、B、C、D均为石墨电极。如果电解过程中共有0.02mol电子通过,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烧杯中A极上最多可析出铜0.64g
B.甲烧杯中B极上电极反应式:4OH--4e- O2↑+2H2O
C.乙烧杯中滴入酚酞试液,D极附近变红
D.乙烧杯中C极上电极反应式:4H++4e- 2H2↑
X、Y、Z是3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位于同一主族,Y、Z处于同一周期。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原子少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Z>Y>X
B. 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H3YO4
C. 3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Z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
D. 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Z>Y>X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2Al+2OH-=2AlO2-+H2↑
B.在溶液中,FeI2与等物质的量的Cl2反应:2Fe2++2I—+2Cl2=2Fe3++I2+4Cl-
C.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至中性:H++SO42-+Ba2++OH-=BaSO4↓+H2O
D.向Fe(NO3)2稀溶液中加入盐酸:3Fe2++4H++NO3-=3Fe3++NO↑+2H2O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Fe(OH)3胶体
B.取少量溶液X,向其中加入适量新制氯水,再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室温下向苯和少量苯酚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振荡、静置后分液,可除去苯中少量苯酚
D.已知I3-I2+I-,向盛有KI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适量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显紫色,说明KI3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
利尿酸在奥运会上被禁用,其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利尿酸衍生物利尿酸甲酯的分子式是C14H14Cl2O4
B.利尿酸分子内处于同一平面的原子不超过10个
C.1 mol利尿酸能与7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D.利尿酸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