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在1921年10月的一个重要报告中指出:我们“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惨败”。后来,他又更明确地指出:“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尝试已告失败。”为了扭转“失败”,苏维埃俄国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粉碎武装干涉的政策
李大钊在其1918年发表的《庶民的胜利》中指出:“……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在这里,“潮流”指的是
A. 向西方学习 B.社会主义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反马克思主义运动
南方之金属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故湖南之锑,民国3年不过值200万余元至五、六年殆值千万。……所可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败则瓦解。故欧战既停,销路忽滞,改革无术,失败接踵,与北方之煤矿相较,然后知新旧之不能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摘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对此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A. 中国民族工业抬头的机遇短暂,南北方矿业开采均用土法
B. 土法开采金属矿,是南方金属矿业失败的主要原因
C.一战后欧洲各资本主义国家的投资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再次举步维艰
D. 北方的煤矿,在一战后有的仍能坚持发展
凤凰网《救赎中国》专题中,在叙述某一历史事件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动荡了;第二部分:传播了;第三部分:愤怒了;第四部分:爆发了。该历史事件可能是
A.维新变法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历史学家郭廷以认为:“两千年来,中国施之于日本者甚厚,有造于日本者甚大,百年来日本报之于中国者极酷,为祸于中国者独深。近代中国所遭受的创痛,虽然不能说全部来自于日本,但实际上以日本所给予的最多最巨。”下列选项中能说明“日本所给予的最多最巨”的是
A.明治维新后,随着日本国力的增强,日本制定了侵略中国的计划
B.在近代日本发动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
C.由于日本的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D.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被迫中断,延误了中国的工业化和民主化
近代中国对西方的称呼逐渐变化。19世纪60年代前把设计西方的相关事务称为“夷务”,从60年代以后逐渐改称“洋务”或“西学”。这一变化从本质上反映出
A.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上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中国人的世界观由以中国为中心到以西方为中心
D.中国对西方的政策由对抗逐渐转向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