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朕(孝文帝)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朕(孝文帝)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运通四方。

                                                           ——《魏书·成淹传》

材料二  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

                                 ——《魏书·习学记言序目》                                                                                          

材料三  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执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列传第七中》                                                

材料四  若南徙,则种人不满诸州之地,参居榛林之下,不服水土,疾疫死伤,情见事露,四方闻之,有轻侮之意,则声实俱损矣!

           ——《廿二史札记·崔浩传》                                                                                                       

材料五  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飘逝的岁月一一中国社会史》

请回答:

(1)在北魏政权是否应迁都洛阳的问题上学术界历来存在着两派不同的意见,即赞成派与反对派,为论证这两派意见应分别使用材料一至材料四中的哪些材料? (2分)除迁都外,北魏政权“行汉法”的举措还有哪些?(4分)

(2)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这样评论北魏的“汉化”行为“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请指出赵翼对北魏“汉化”政策的观点是什么?(2分)并结合上述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价。

(3)材料五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据此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社会的影响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1)赞成派:材料一、三;反对派:材料二、四(2分)。举措:颁行均田制、学习汉典章制度、革除旧俗说汉话、改汉姓、与汉族人通婚等。 (2)观点:北魏政权的灭亡缘于“汉化”政策(2分)。 评价:(以下两种观点任选其一)观点一:该观点正确(1分)。北魏推行“汉化”政策放弃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失去统治的根基,盲目照搬汉族的做法使鲜卑族无法适应新的的生活环境,招致人民的反抗,政权灭亡(1分)。 观点二:该观点错误(1分)。该观点全盘否定了北魏“汉化”举措的积极作用,北魏政权的败亡与“汉化”措施无关,“汉化”政策有利于北魏交通的改善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或:风气的改进、社会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或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洛阳城(或中原地区)的开发,有利于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等等(1分)。 (3)民族间的服饰相互影响(民族融合)(2分)。孝文帝改革使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或“中华民族的人融合”),为国家重新走向国家统一(或“为隋唐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融合和国家统一两方面赋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梭伦

材料二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三  (康有为说)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材料四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商鞅、康有为为什么能取得最高统治者支持?(2分)

(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性质分别是什么?(2分)两场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4)据材料一、四分别指出两场改革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从中你得出什么启示?(2分)

 

查看答案

 下列词句①休养生息  ②杯酒释兵权  ③犯颜直谏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⑤“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可以作为萧何、魏征、赵普、范仲淹、王安石等五位中国古代宰相小传的关键词句.对应的排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①③②④⑤    D.③①④②⑤

 

查看答案

 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查看答案

 对戊戌变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C.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政的可能性

D.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秩序

 

查看答案

 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原因是

A.变法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变法采用改良的办法

C.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D.表现了勇于献身的精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