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人生活在明朝时,下列有关他的说法有可能发生的是
①喜欢画年画 ②读了许多带插图的小说 ③在科举考试中用颜体书法写了一篇八股文,高中榜首 ④喜欢听京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下列科技成就中影响人类文明进程最深远的是
A. 华佗发明麻沸散 B. 蔡伦改进造纸术
C. 《石氏星表》问世 D.张衡发明地动仪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的地位逐步提高
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内核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发明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