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封建社会”、“封建思想”、“封建文化”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词语,其实是在近代以后才传入中国的。唐朝文学家柳宗元有一名篇《封建论》,他“论”的可能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历史
请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方田均税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之……均税,是对清丈完毕的土地重新定税,做到:纠正无租之地,使良田税重,瘠田税轻(注:秋税按亩征收粮食;夏税以收钱为主或折纳绸、绢、绵、布);对无生产的田地,包括陂塘、道路、沟河、坟墓、荒地等都不征税;一县税收总额不能超过配赋的总额,以求税负的均衡
——摘编自周泽民《北宋方田均税》
材料二:1873年7月,政府发布“地税改革法令”,规定:凡持有土地执照者,均要向政府缴纳地税,地税的税率应为土地价格的3%,地税一律用现金缴纳。土地价格很高,以致地税也很高。政府还按地税的l/3向土地所有者征收附加税——村费,一律用货币交纳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北宋政府实行方田均税法的目的。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地税征收上具有哪些特点?(6分)指出地税改革对日本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
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霍布斯认为,人们在组成国家后已把全部自然权利转让给了主权者,既然君主是主权的体现者,国民的总意志,那么他的利益便理所当然地体现了臣民的利益,他本人就是全体臣民的化身。如此,则臣民对君主的任何反抗都意味着对自己的反抗
材料二:洛克以为,那种关于把全部权利上交给主权者的主张荒唐得近乎滑稽。人们组成国家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自由、财产和安全,如果把一切权利都转让了出去,使君主有权任意处置自己的自由及生命,那么这与自然状态下有何区别?这等于是为了防止臭猫和狐狸的侵袭,却甘心被狮子吞噬,甚而还以此为安全!天赋人权绝不可转让或遭剥夺,保护这些权利正是政府存在的目的,抹煞人权的国家没有存在的意义,而侵犯人权的政府即是暴政、专制
——以上材料均摘自陈绪纲《读(社会契约论)》
(1)材料一、二中霍布斯与洛克论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3分)他们的观点有哪些不同?(6分)
(2)为防止出现“侵犯人权的政府”,孟德斯鸠在材料二洛克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什么学说?(2分)结合中外相关史实,指出这一学说的历史作用(4分)
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柏拉图与孟子是同时期的伟大思想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柏拉图认为,个人的灵魂是由理性、意志和欲望三部分组成的,他们分别代表着智慧、勇敢和有节制三种品德,其中理性统领着其它部分。城邦统治者、城邦护卫者和农工商牧分别具备这三种品德。三种天性的和谐一致,就产生了第四种品德,即正义。在这里,代表智慧的、兼具极强思维能力和优秀美德的城邦统治者是哲学王,也叫监国者
——摘自石上泉《永远的柏拉图——评(理想国)》
材料二: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摘自《孟子》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柏拉图创作《理想国》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一、二,指出柏拉图与孟子两人主张的相同之处。在未来社会的设计方面,柏拉图和孟子的主要着眼点有何不同?(4分)
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查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