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增长率简表(百分比)
年代
|
1956~1960
|
1966~1970
|
.1971~1975
|
1986~1900
|
国民收入
|
8.7
|
7.7
|
5.7
|
1.3
|
工业总产值
|
10.4
|
8.4
|
7.4
|
2.5
|
从上述变化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苏联的经济体制活力严重衰退 B.苏联的经济改革毫无实际效果
C.计划不能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 D.发展经济必须借助于外国援助
20世纪50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曾说:“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不使它失去优点。” 这表明法国当时
A.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B.出现了“滞胀”现象
C.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D.实行普遍的福利制度
二战后初期,日本为发展经济,在外交上采取的主要策略是
A.积极改善对华关系 B.依赖于美国的保护
C.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寻找欧洲合作伙伴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存在严重的“剪刀差”(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苏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农村私有制的发展 B.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C.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 D.维护计划经济体制
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加强对工业生产的计划性管理,其决定因素是
A.1929年发生的经济危机 B.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要求
C.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D.全面加强干预国家经济的要求
1921年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市场、商品货币关系,这说明
A.运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途径
B.苏俄放弃了计划对经济的指导
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发展中有一致之处
D.市场和计划只是国家指导经济运行的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