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千秋万代不可动摇

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C.解决统治阶级在权位和财产继承上的矛盾,稳定统治秩序

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从而拥有优越感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嫡长子继承制的作用。该制度确立了严格的等级关系,稳定了统治秩序。嫡长子继承制,利用父系关系的亲疏来决定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家”和“国”密切结合,故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嫡长子继承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先秦经典《尚书》多次提到“民主”:“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即“上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对材料中“民主”的正确理解是

A.“民主是指最高统治者                   B.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

C.成汤是民主的领导者                       D.商朝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查看答案

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              B.爵位

C.谥号               D.行业

 

查看答案

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其特点不包括

A.嫡长子继承制                           B.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C.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D.“国”与“家”相结合

 

查看答案

(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论语》

材料二 伏尔泰(1694-1778年),在他的《哲学辞典》中说,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没有些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他又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他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伏尔泰《哲学辞典》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怎样的财富观?(3分)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为什么会对孔子的思想推崇备至?(6分)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伏尔泰等启蒙时代的思想家们的主张具有什么历史意义?(6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相传孟子受业于子思,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鲁国、滕国、薛国等。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

——译自《孟子》

材料二:苏格拉底坐牢时,听见隔壁牢房里有个新来的犯人在哼歌,那是一首新歌,他以前从未听过。苏格拉底急忙请求唱歌的狱友教他那首新歌。

监牢里的人都知道苏格拉底是死囚,行刑日期迫近。听了他的请求,唱歌的囚犯很吃惊:“您不知道自己马上就要被处决了吗?”

“我当然知道。”苏格拉底轻松地回答。

“那您为什么还要学新歌呢?”狱友不解地问。

这位伟人回答说:“这样我死的时候就多会一首歌。”

——《环球时报》2005年09月12日 第二十版( [美]安东尼·曼罗  王悦 编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孟子的“仁政”学说为什么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3分)

(2)材料二中苏格拉底临近死期还要学唱新歌包含了他怎样的信念?(2分) 除此之外,他还有哪些思想主张?(4分)

(3)孟子和苏格拉底的遭遇反映出当时中国和希腊的学术研究面临的共同难题是什么?(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