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36年11月初,张学良就“停止内战,团结...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36年11月初,张学良就“停止内战,团结扰日”一事征询杨虎城的意见,杨向张明确提出“余等可行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故事”,张猛一听闻之下,极为愕然,沉默不语。可见“兵谏”发动之事,杨应走主倡者。蒋介石后来也说,西安事变的发生“最出人预料的一点,就是其主动者,实是张学良本身,而首先提出此一劫持者,则为杨虎城”。杨虎城是一个敢作敢为而又深谋远虑之人,他的“捉蒋”主张,不会是不加考虑就提出的,而是基于他多年来对蒋的长期观察和反复考虑才提出的。他说:“捉活蒋介石,还得放活蒋介石,杀是不能杀的,放是一定要放的”。“但绝不能轻信所谓人格‘担保’,必须抓到蒋介石的辫子,才能使他有所顾忌而不至于自食其言乃至回头来打击报复。”……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抗日大局都是不利的。难能可贵的是杨顾全大局,后来在周恩来的劝说下,表示“既然张副司令同中共意见一致,我无不乐从”。

——程莉、王晓丹《杨虎城的个性与西安事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杨虎城提出“兵谏”的历史背景及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杨虎城。(7分)

 

(1)背景:日本侵华日益加剧,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全民抗日呼声高涨。(4分)原因:中共从中积极推动;杨虎城和张学良以大局为重。(4分) (2)评价:杨虎城以民族大义为重,联合张学良发动了西安事变,表现出极强的民族责任感;迫使蒋介石暂时放弃内战、走向抗日,推动了全民族抗战热情的高涨;他无愧于国家。(7分,其他言论符合史实亦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杨虎城当时提出“兵谏”蒋介石,是与当时的历史大背景密不可分的,具体体现在:日本自1935年华北事变后,侵华日益加剧,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全民族抗日呼声日益高涨,而先前“劝谏”、“哭谏”均遭失败包;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等。西安事变最终能够得到和平解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协调,以全民族的抗日为重。 (2)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杨虎城是爱国将领,为国共联合抗日作出了杰出贡献。可以这样评价他: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抗日,反对内战,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表现出极强的民族责任感;迫使蒋介石暂时放弃内战、走向抗日,推动了全民族抗战热情的高涨;却因蒋介石背信弃义,于1937年4月被迫辞职,在重庆解放前夕,被蒋介石指使的特务用利刃杀害于戴公祠,他无愧于国家和民族等。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16年5月30日,他订出一个方案,想把英国皇家海军诱入圈套。他的诱饵是游弋在挪威海岸的弗兰茨·冯·希佩尔海军上将指挥的由战列巡洋舰和轻巡洋舰组成的舰队。他推论,英国人是不会派出整个舰队来拦截一次有限的偷袭的。舍尔指挥的公海舰队的全郑力量在五十英里之后跟踪着。如果英海军出击,希佩尔进行象征性的抵抗后就转舵,把追击者引进舍尔的大舰队的射程内。

材料二历时12个小时的海战,英方搜失战舰14艘,价亡6800余人;德方损失战舰11艘,伤亡3100余人。《纽约时报》报道:“德国痛殴了英国狱卒,但最后仍被关在牢房里。”

一一《影响世界历史的21场经典海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德兰海战爆发的主要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你对“德国痛殴了英国狱卒,但最后仍被关在牢房里”的理解。结合材料一,说明材料二中“德国痛殴了英国狱卒”的原因。(11分)

 

查看答案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学者阮炜在《关于“暴民政治”、雅典民主与现代民主》中指出:至于美国,从清教徒移居到新大陆起,便存在着一种殖民社团自治的传统,这里面虽可能也有一些威权成分,但集体投票是极为重要的决策方式……倒是赢得独立战争及制定宪法以后,美国地方自治传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节制。为了“合众国”的共同利益,地方政治体现在不得不向中央政府让渡权力。十三个独立的州,这时得向联郑政府交出一些可谓主权的重要权力……

——苏新连(浅谈清教主义对美国的影响)

材料二美国宪法是富人的反民主的巨大阴谋,因为分权制衡原则是对人民主权原则的反动,分走了本应完全属于人民的权力,制衡了本应至高无上的人民意志。

——阮炜《雅典民主的真相》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民主制度有何变化,并说明这些变化对美国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 (8分)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是否赞同材料二中的观点?说明理由。.(7分)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太后摄玫(公元982年~1009年)后由于与宋(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战事多,每次战争都俘获大批人口,但这时萧太后对新征服的各族人户,不再编为官户奴隶而是依其原来的生活习俗设置新的部族,使其成为平民。把原来属于奴隶身份的“头下户”,改变成具有农奴性质的“二税户”,采取封建式的征收地租的剥削形式,使奴隶成为向朝廷纳税的编民。据不完全统计,萧太后摄政的二十七年里,减免赋税.赈济灾民、流民、贫民的诏令达三十次之多。采用移民、招幕以及许民‘请业荒地”等多种办法,招徕闲散劳动力,借以扩大耕地面积,恢复当地因战争而遭到破坏的农业经济。按规定,凡垦荒者在一定年限内可免除赋税,免赋年限最长达十年。“贫民”则另给以耕牛、谷种,还派出有经脸的农师传授耕植知识。萧太后还“诏疏旧渠”,兴修水利。她还亲自“观稼”,遣使劝农,如命唐古(耶律唐古)“劝督耕稼以给西军,田于胪朐河侧,劝督耕稼以给西军,田于胪朐河侧,是岁大熟。明年,移屯镇州,凡十四稔,积数十万斛,斗米数钱”。

——摘编自张宏、刘延丽《浅析辽期萧太后的治国方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萧太后的改革措施。(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萧太后的改革对当时辽国产生的影响。(6分)

 

查看答案

(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阅读下列表格:

表1       1851年王1913年德国在校大学生人数统计表

年份

1851

1855

1913

在校大学生

12400人

16760人

77484人,每万人中有大学生学历的为11.3人

 

 

 

 

2      1801年王1900年英国、法国、德国取得的重要科技成果

国家

英国

法国

德国

重要科技成果()

198

219

356

——据潘迦华《论19世纪德国的教育改革》编制

材料二  联郑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先后于1959年和1960年超过法国和英国,年平均增长率为2.5%。在20世纪中第三次跃居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只是到1968年被日本赶上。联郑德国外贸总额在1953年超过法国,1954年超过加拿大,1962年超过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贸易大国。黄金储备在1948年仅有3亿美元,到1970年增加到124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5.2%,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徐聪《德国经济持续增长是实力和政策的双重效应》

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的德国科技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6分)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飞速发展、迅速赶超所有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原因。(3分)

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从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二战后德国的经济发展中得到的启示。(2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2009年评选的中国十大影响世界的历史名人:

1.孔子:孔子是奉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秦始皇: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始皇帝。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他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建立起第一个以早期汉族为主体的强大秦汉多民族统一的封建大帝国。

3.成吉思汗:蒙古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统一蒙古高原各部落,建立了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之一。

4.毛泽东: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5.孟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

6.隋文帝: 隋文帝结束了自东汉末年到隋统一前近400年的分裂割据状态,为我国封建社会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7.老子: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道德经》的国外版本有一千多种,是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中国书籍。

8.岳飞: 岳飞19岁时投军抗辽。他作为我国历史上的爱国将领,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下了千古绝喝《满江红》。

9.祖冲之: 祖冲之算出∏的真值精确到小数第7位,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在天文历法方面,祖冲之创制了《大明历》,大大提高了历法计算的精度。

10. 蔡伦: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品的经验的基础上,在洛阳发明了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桂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抖。

报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该评选结果,提出一个你不赞同的人选,同时推举一个你认为合适的人选,分别说明理由。(所提意见和推举的人选及理由需符合历史事实)(1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