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

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1898,1900,这表明

A. 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B. 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C. 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

D. 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突显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方文明的传入,中西方文化之间的碰撞加剧。双方既有冲突,又有交流融合,如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生活习俗的西化,这些现象说明A的表述是错误的;西方传教士并非都是不良之徒或侵略分子,也有一些正常传教,排除B;材料显示的信息是“民教冲突”,因此排除C;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度,列强加紧侵华,出现了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瓜分狂潮和八国联军侵华,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剧使得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反洋教斗争,D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学者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查看答案

晚清政府曾收到某地民众一份公告,文中称:“……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图固守以待转机。”该公告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香港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九龙

C.甲午战争——台湾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北京

 

查看答案

郑观应在《公法》中说:“公法者,彼此自视其国为万国之一,可相维系而不可相统属者也。”“各国之权利,无论为君主,为民主,为君民共主,皆其所自有,而他人不得侵夺。”依据以上言论判断,郑观应主张

A.平等交往       B.学习西方

C.依法治国        D.公平竞争

 

查看答案

李鸿章在有关兴办工商业的奏折中说:“英国呢布运至中国,每岁售银三千余万(),又铜、铁、铝、锡售银数百万,于中国女红匠作之利妨夺不少。曷若亦设机器自为制造,轮船、铁路自为转运。……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不独有利厘饷也(军费征收)。各省诸山,……择其利厚者次第开挖。一切仿西法行之。……酌提一、二分归官,……可以养船、练兵。”以上材料表明,洋务派举办工商业的目的是

①维护中国传统的手工业生产          ②抵制外国商品在中国的倾销

③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开支          ④建立近代化的中国工业体系

.①③           .②③

.②④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言论摘自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其中体现维新思想的是

①“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  

②“道为本,器为末,器可变,道不可变”

③“我国只知造购船炮,不重艺学,不兴商务,尚不知富强之本”

④“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  

.①②           .③④

.①③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