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楹联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构思奇妙的对联能让人看后拍案叫绝。曾有这么一副对联...

楹联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构思奇妙的对联能让人看后拍案叫绝。曾有这么一副对联: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抗战胜利          B.重庆谈判

C.解放南京          D.中日建交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上联:“中国捷克日本”意思是中国经过八年抗战,很快速战胜日本侵略者,”捷”在这里应该是”快”的意思.”克”是”战胜”的意思;下联:“南京重庆成都”的意思是:抗战胜利了,再次庆祝南京成为都城。”重”在这是”又”的意思。所以答案选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图反映中国共产党在某一时期的革命斗争,这一时期取得的最大成果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乡村

B. 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

C.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从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秦朝

以郡统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

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隋朝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

形成道、州、县三级制

 

 

 

 

 

A.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B.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C.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D.对地方分层的决策存在矛盾与困局

 

查看答案

学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的研究最终将无法成功的是

A. 《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B. 《论西汉推恩令的实行及其影响》

C. 《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 《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查看答案

(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其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摘自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材料三 日本学者薮内清在《中国·科学·文明》中说:“北宋时代……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宋徽宗赵顼以画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                 

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材料四  王安石变法在变法的过程中没有新生力量冒出来,没有推动和支持变法的社会的基础。成功的变法在突破现有体制时,出现了新生力量,就商鞅变法而言,新生和力量就是平民和农民。王安石各种各样的新政都是设计精巧的方案,但是在实践中全都碰了壁。不仅没实现他当初的设想,反而打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和交易,官员反对新法,因为新法伤害了官员的利益,民众怨声载道,因为民众没有从新法中得到实惠,于是新法必定失败。

——摘自新浪网读书博文《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成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8分)

(2)结合所学的知识,举三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6分)

(3)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绘画特点的影响。(4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突破现有体制”在政治领域的表现。据材分析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一成一败的核心因素。(6分)

 

查看答案

探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我们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展开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探究主题一 东西方政治文明的并存

(古希腊)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人员的频繁扩散、迁入、交流,侵蚀、瓦解着古希腊血缘亲族组织。在进入阶级社会时,地缘战胜血缘、私有制战胜原始氏族共产制,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中华文化主要发祥地中原地区,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型农耕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使这里的血缘纽带遭受侵蚀,导致氏族首领直接转化为统治阶级新贵,形成君主集政权、财权、神权于一身的格局。探究主题二 东西方经济文明的交流

美洲作物引进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总数超过二十种。……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究其原因,与明清以来人口激增导致的人地矛盾加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王宝卿《明清以来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探究主题三  东西文明的碰撞

中国古代长期以来以文明自居,而以其他没有中国式行为和举止的国家和民族包括西方国家视为野蛮,称西方人夷、番、鬼。20世纪初中国把西方的 “Modem”翻译成“文明”,“文明”一词被指为西方传来的文化,非常盛行,如看“文明戏”。

探究主题四 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冲突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是在冲突中进行的,并且中国文化处于劣势。中西文化之间的这种落差,影响了一些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保存国粹”,一是“醉心欧化”……以上一方趋于保守,另一方又过于盲目,他们对中西方文化优劣问题的评价都过于偏激。            

——张腾《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及其作用》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西两种政治文明的差异及存在差异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洲作物的引入对明清时期社会发展的影响。(6分)

(3)阅读材料三,20世纪初中国“文明”内涵的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对西方认识的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中国近代接受西方“文明”给中国近代带来怎样的影响。(7分)

(4)材料四中作者认为应运用怎样的观点评价近代中西方文化?针对中西方文化“两种极端的倾向”,请选择其中一个,谈谈你的看法。(9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