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6分)现代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所谓古代...

26分)现代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所谓古代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以郡县制为例概述从宗周时代到秦汉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并据此指出材料一中“现代化”的内涵。(8分)

材料二:  宋太祖时,遇某官出缺,他叫宰相赵普拟名,赵普拟后交给太祖,恰好这人是太祖平时最讨厌的,他愤然说:“这人怎好用”,就把这名纸撕了,掷在地。赵普不做声,把地上废纸捡起来藏了。过一两天,太祖又要赵普拟,赵普早把前日捡起的破纸用浆糊黏贴了携带身边,即又把这纸送上。太祖诧问:“如何还是此人”,赵普答道,据某意见,暂时更无别人合适。太祖也悟了,点头说:“既如此,便照你意见用吧!”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君相关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是否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6分)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革命党人为制约权力进行了哪些方面的设计?是否达到了其目的?6分)

材料四   国学大师钱穆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然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要实现中国的民主化,我们首先要认识和了解祖宗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智慧。在此基础上,再去认识西方的政治制度,将适合中国国情的部分移植过来。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历程是如何印证材料四的观点的?(6分)

 

(1)史实: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列国陆续出现了新的地方行政区划;秦统一六国后,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4分) 内涵: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国家管理的制度化和体系化。(4分) (2)特点:相权对皇权有制约作用。(2分) 是真实情况。丞相制度自秦朝建立以来,都是皇帝的副手,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同时赋予宰相制约皇帝的权利,因此它是真实情况。(4分) 不是真是情况。宋代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及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及财权,相劝削弱,皇权加强,这是当时的实际情况。(2分)材料中的情形不是宋代君相关系的普遍反映。赵普之所以能那样做,只因宋太祖信赖他,这是个例,不能以偏概全。(2分)(任答一种观点均可) (3)设计:明确主权在民原则;召开参议会,通过《临时约法》;确立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4分) 结果:袁世凯和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国会和《临时约法》成为民主共和的象征。(2分) (说明:建立民主的原则、确定民主的程序、制订民主的法律制度,民主法制的实践及其效果) (4)近代资产阶级照搬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三权分立制,都未真正实现政治民主化。(2分)新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民族区域自治制、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分)既参照了中国古代政治的集中,又参照了近代中国、西方的民主法治,在传承文明、学习西方、立足国情、有所创新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2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变化的认识与理解。回答时注意分析题目的具体要求,“以郡县制”为例回答,故要抓住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变化进行归纳总结。对于“现代化的内涵”要从政治体制的特点的角度分析。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宋代政治制度的分析与认识。回答前一小问,要紧扣材料,从材料中分析归纳,如材料“太祖诧问:‘如何还是此人’,赵普答道,据某意见,暂时更无别人合适。太祖也悟了,点头说:‘既如此,便照你意见用吧!’”表明相权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后一小问属于开放式题目,首先要先确定观点,然后再结合宋代的相关史实分析回答。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认识你与分析。联系所学及材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体现了通过立法、制度来进行约束。结合袁世凯的活动回答结果。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材料四的观点,然后联系近代及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成就分析回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的政治演变•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从汉到元的政治演变•宋代的政治制度;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临时约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份材料出一份货,十份材料出十份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这话听来好像很对,没有材料你出什么货?没有料你写什么历史?但深入追寻一下,也是有问题的。……所以,不是一份材料出一份货,而是同一分材料在不同人的脑袋里,在不同时代的人的脑袋里可以出好多份货。对这段话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史料是历史学的重要基础           B.史料解读当遵循逻辑性

C.史料蕴含信息有多寡之分           D.史料解读具有主观差异

 

查看答案

阅读“19721985年中美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表”,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年份

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

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

1972

60

32

1975

304

156

1980

3755

1059

1985

3855

3840

A.两国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优势    

B.改革开放打开中美交往的大门

C.中美关系缓和推动了经贸往来    

D.经贸发展得益于世界贸易组织

 

查看答案

图是张乐平创作于19378月的时事漫画《杀鸡儆猴图》,图中的“鸡”代表“上海日军”;“猴”代表“日军部”。该漫画

满分5 manfen5.com

①体现了日军对南京居民凶残大屠杀

②表现了中国军队对日寇打击之沉重

③反映了抗战相持阶段上海军民的斗志

④肯定了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英勇抗战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中共中央对全国宣告:本党“愿为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取消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取消苏维埃政府,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其目的是

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发展           B.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实现和平民主建国纲领          D.保障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查看答案

据统计:中国1810-1867年间,由基督教传教士翻译的795部译著中,宗教类占86%、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类仅占6%1850-1899年之间的567种译著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历史、地理占10%、社会科学占8%,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占3.5%。英美国家著作是主要来源,占全部译著的85%1902年至1904年,译著中来自日本的占全部573篇著作的62.2%。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鸦片战争前西学东渐风气已经出现  

②洋务运动期间开始接触西方科学

③甲午战争后国人更为关注日本社会  

④西方的政治理论在知识阶层传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