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对集体农庄进行改革;“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实行家庭承包责任...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对集体农庄进行改革;“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这两种措施都(    )

A.是对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B.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D.具有领先世界的特殊地位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苏联的经济改革和中国经济改革的共同点。根据所学知识,两者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自的经济发展;两者不是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所以答案选C。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开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法、英、德、美的工业生产在1937年比1913年分别增长1%、10.4%、19.4%、54.3%,而苏联同期工业增长近750%,到1940年,苏联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国,其原因是(    )

A.斯大林模式比西方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更为先进

B.苏联开创了独特的国民经济发展之路

C.1921年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D.政府干预下的西方国家的工业复苏进程缓慢

 

查看答案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总统胡佛在一次演说中说:“……我们的银行家和准备金体系确保了这个国家渡过信贷风暴而没有任何损失。在商业中,我们只要考虑了维持工资率、分配就业和加速大规模建设。政府扩大了公共建设,为农业提供了信贷,同时又限制了移民。这些措施维持了较高程度的消费,而这也是从来没有过的。只有这样,这些措施才能阻止大范围失业的发生。”下列评论不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

A.经济崩溃是因为向商业借款人提供的信贷太少

B.联邦储备系统是增强经济稳定的重要工具

C.公共建设成为解决经济萧条的有力手段

D.政府应该扩大权限,控制劳动者工资水平

 

查看答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   

①垄断组织的出现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②电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

③网络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新殖民主义促进了世界经济联系的紧密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从曼彻斯特到硅谷》中这样写道:“英国→西欧:比利时、法国→中欧:德国(包括奥地利)→东欧:俄国→日本。与法德同时的还有美国,这样的一条工业化浪潮扩散的路线是颇堪玩味的……为什么不是美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呢?难道比利牛斯山太高了吗?但阿尔卑斯山并不低。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这段话的含义是(   

A.地理位置影响工业革命的传播

B.工业革命沿主要贸易线路蔓延

C.代议制民主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D.工业革命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

 

查看答案

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

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              B.国王掌控实权

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              D.宪政制度确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