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宪政自登上人类社会的政治历史舞台以来...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宪政自登上人类社会的政治历史舞台以来,便一直承载着自由、平等、人权、法治等美好的价值诉求与期盼……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

——苗连营《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材料二 追溯中国宪政史,往往要寻至清末立宪,但宪政思想的启蒙与渗透却比这要早……早期改良派知识精英认识到了民主政治对国家兴盛的意义,因而开始主张向西方学习、实行立宪,明确提出了宪法问题,形成了一股宪政思潮……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超越了“器”和“用”层面的局限,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完整的变法维新主张,并极力将其转化为社会现实,从而开启了宪政运动的实践之门。……1908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并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1912年3月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昙花一现的《临时约法》与其后接二连三的立宪丑剧和骗局,使得近代中国宪政的命运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苗连营《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材料三 《共同纲领》是“全国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是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的施政准则。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1954年宪法在“序言”部分写到:“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可以说,这一表述是对二者关系科学、合理的界定。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国家“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千差万别”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近代前期中国宪政道路曲折发展的历程。(8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比较《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不同点。(6分)

 

(1)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国情与历史传统(或历史条件、社会环境)不同;各国建立民主宪政的途径不同;各国资产阶级力量强弱不同;各国民主思想启蒙的程度不一。(6分,任答3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2)历程:19世纪末,维新派开展戊戌变法,旨在建立君主立宪制,结果失败;20世纪初,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并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成立“皇族内阁”,被证明是一场骗局;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北洋军阀统治期间,资产阶级宪政横遭践踏,成为军阀专制独裁的遮羞布。(任答4点,给8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3)不同点:《共同纲领》体现新民主主义性质,1954年宪法体现社会主义性质;《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共同纲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1954年宪法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任答两点给4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不同政体原因的分析与掌握。回答时要集合材料“……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从各国实施途径、经济发展水平、国情、思想等因素分析归纳。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前期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及结果的认识与掌握。结合材料“……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超越了“器”和“用”层面的局限,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完整的变法维新主张,并极力将其转化为社会现实,从而开启了宪政运动的实践之门。……1908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并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1912年3月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得近代中国宪政的命运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可知,近代前期中国宪政道路大体经历了维新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独裁等过程。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比较分析能力。依据所学及材料“……1954年宪法在“序言”部分写到:“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可以说,这一表述是对二者关系科学、合理的界定。”从性质、作用、制定机构等方面进行比较归纳。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美资产阶级政体的确立·原因的分析;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民主政治实践;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成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欧洲(最早在法国)唯美主义与自然主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艺术流派。主要表现在绘画上,反法对学院派的保守,主张到大自旅中去写生,直接获取光与色的无穷变化以作艺术表现……也是人类将艺术与科技相互融合的一种全新的成果。”此评沦适用于

A.法兰西多彩的浪漫主义绘画

B.拓展科技的“现代主义”艺术

C.穿透历史的“印象派”艺术

D.抒写自然风光的现实主义美术

 

查看答案

二战后,欧美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B.“福利国家”的普遍建立

C. 科技进步与第三产业的发展      D.“新经济”在美国的出现

 

查看答案

下图是出自美国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一书的有关中、苏两国某一历史时期粮食产量比较图。下列对此图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 两国农业呈现待续增长的趋势

B.“左”倾错误曾长期严重影响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C. 苏联的农业经济改革的成效显著

D. 粮食产量变化趋势反映了两国不同的经济改革思想

 

查看答案

美国国务院曾在一份《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报告中声称:“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不在于应付共产主义的威胁,而在于恢复欧洲社会的生气和健全经济。换句话说,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浑水摸鱼……”由此可知,美国援助西欧

A.缓和了与苏联共产主义的对抗性

B.目的是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和遏制苏联

C.促进了西欧社会经济的全面复苏

D.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

 

查看答案

解读下表内容,对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的分析说明。正确的是

时间

事件

1825年

英国出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1840年前后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英国工业革命完成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71年

巴黎公社革命

A.无产阶级革命走向胜利的历史条件已经成熟

B.经济危机爆发反映出资本主义制度走向衰落

C.这一时期欧洲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

D.工业革命既增加了杜会财富又加剧了社会矛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