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制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当时社会“合法性”的是( )
A.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
B.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
C.晋文公加征鱼盐税收。
D.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齐自称为齐威王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普罗塔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已”……孔子说:“仁者爱人,克已复礼。”;“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1)据材料一,概括中西文化的异同。(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文化差异对中西方政治体制产生怎样不同的影响?(2分)
材料二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欧洲思想家对待中国文化的两种不同观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不同观点的相同立场。(2分)
材料三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是如何从物质方面、制度方面、精神方面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6分)
材料四 一种文化既有其民族性,又有时代性。……吸收外国文化,进行文化交流,就是保持文化的时代性。自20世纪以来,出现了一种提倡“全盘西化”的观点。……今天的中国,对西方的了解远远超过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
——季羡林《东学西渐与东化》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今天中国对西方了解”的主要因素并谈谈你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认识。(8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杨行密的军队围攻豫章,部将郑璠(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带领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 。
——《九国志·郑璠传》
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斛(计量单位),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斛至一千斛,亦可载二三百人,余者谓之钻风,大小八槽或六槽,每船可载百余人,风雨晦瞑时,惟凭针盘而行。
——南宋《梦梁录》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具体史实?(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科技成就传到欧洲产生的影响?(4分)
材料二 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认真研究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基础上,得出惯性定律和加速度定律,后来又总结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1905年爱因斯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创立了狭义相对论,1916年爱因斯坦又把狭义相对论推广到加速运动的参考系中,建立了广义相对论。1923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物质波论,认为微观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物理学取得的成就?(2分)并归纳分析人类对时空认识不断深化的表现。(4分)
材料三 西方神学认为:各种生物是按上帝的旨意和计划创造出来的,创造出来后就永恒不变。19世纪初期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生物是由低级向高级进化的观点。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他用大量事实论证了自然界各种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竟天择,适者生存。
(3)据材料三概括生物学经历了怎样的演变?(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演变产生的影响。(4分)
材料四 随着互联网的壮大,一个新的虚拟世界正在诞生。……由于很大一部分社会活动都将可以在网上开展,因此,人们的交往方式将发生质的变化。“秀才不出屋,能知天下事”在网络时代完全成为现实。……在网上,每一个网民是充分自主、充分平等的。这里没有主流意识形态,只有完全独创性的个人。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4) 从信息传播角度看,互联网这一媒介和报刊、电视相比有何特点?(4分)概括指出材料四所述的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不得照抄原文)(4分)
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降E大调,作于1804年,它的标题是《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原稿上的标题是《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是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邀请为拿破仑写的。但当时贝多芬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时,愤然撕去标题页,改成了现在的曲名。这充分说明
A.社会启蒙和革命历程决定了音乐的创作
B.贝多芬对拿破仑的态度发生变化
C.贝多芬反抗专制和追求民主的革命精神
D.自由的创作环境推动音乐的发展
在艺术创作中将物象扭曲失真,甚至将物象肢解为各个不同的部分,且不按照其天然形态组合。这一创作风格是
A.浪漫主义 B.现代主义
C.古典主义 D.现实主义
18世纪末19世纪初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有一个著名的口号“回到中世纪”,这主要反映了浪漫主义者
A. 本身带有浓重的封建残余 B. 对人文主义运动的反思
C. 对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失望 D. 与民族民主潮流的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