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

(2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二    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美]费正清、费维恺《剑桥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1)国共第一、二次合作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各起怎样的作用?(8分)

(2)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有什么显著的差异?新课标主要运用了文明史观之史学范式,上述两则材料又运用何种不同的史学范式?试指出来。(6分)

(3)国共前两次合作破裂,带来什么严重后果?从国共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认识?8分)

 

(1)目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和统一中国;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 作用:第一次国共合作发动了史无前例的国民大革命,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国共合作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起来,共同进行了八年的艰苦抗战,打败了日本法西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2)差异: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实行党外合作;没有统一的纲领(主义);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高举爱国主义,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取得更多的国际援助,享有更高的国际声誉。(任意4点即可) 史学范式:材料一主要运用了现代化史观,材料二主要运用了全球史观。 (3)后果:第一次分裂导致1927~1936年国共十年对峙,日本乘机逐步扩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第二次分裂导致1945~1949年国共内战,造成海峡两岸的分治。认识:国共两党在中国近现代史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两党合则两利,促进中国的进步与发展,斗则两伤,阻碍中华民族向前发展,海峡两岸炎黄子孙应该团结起来,共同面对目前的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一的中心句是,“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目的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和统一中国;材料二的关键信息是,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说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目的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国共合作发动了国民大革命,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第二次国共合作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起来,打败了日本法西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2)本题主要考察产生的比较思维能力。结合材料一,“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第一次是党内合作,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实行党外合作;没有统一的纲领(主义);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结合材料二,“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光荣的成员”, “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可知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更多的国际援助,享有更高的国际声誉。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 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材料一是从近代社会演变的角度认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符合现代化史观的概念。“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材料二是从世界反法西斯的角度看待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符合全球史观的概念。 (3)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分裂导致1927~1936年国共十年对峙,日本乘机逐步扩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第二次分裂导致1945~1949年国共内战,造成海峡两岸的分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国民党和共产党在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对于中国社会的进步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两党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共两党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奋斗。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国共合作;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国共合作·评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议会(国会)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基本标志。但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材料一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摘自英国《权利法案》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等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得到内阁的支持。”

材料三    马克思认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请回答:

(1)分析指出,材料一对英国的政治体制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2)材料二中丘吉尔指出了美英政府首脑与议会(国会)的不同关系,请说明你对此的理解。(6分)

(3)材料三中马克思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的国家?(4分)

 

查看答案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二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材料三    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

材料四    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中所述的制度有何特点?该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 (4分)

(2)材料二、三、四中雅典实施的是哪两项民主制度,分析这两项民主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科学性体现在哪里?(6分)

(3)材料一所述制度与雅典政治制度有何本质区别? (4分)

 

查看答案

新华社在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 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日出东方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    进京赶考

B.力挽狂澜   进京赶考    日出东方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

C.日出东方   星火燎原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进京赶考

D.力挽狂澜   日出东方    进京赶考    星火燎原    灯塔指引

 

查看答案

观察图邮票,该邮票的发行主要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爆发多少周年

满分5 manfen5.com

A.17周年

B.29周年

C.28周年

D.36周年

 

查看答案

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自序》中怀着痛苦的心情回顾以往的历史:“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这从根本上说明当时中国

A. 清政府已经被推翻,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专制制度结束

B.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C. 辛亥革命没有取得彻底的成功

D. 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