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材料 19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危机日趋严重,众多知识分子、实业家...

(15分)材料  19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危机日趋严重,众多知识分子、实业家、爱国人士都纷纷呼吁“救济乡村”,“复兴农村”。南京国民政府也意识到“若不设法救济,国家前途,危险将不堪设想”,开始重视农业问题,农村复兴问题,着手于农业科技的改良和推广工作,发动了一场农村复兴运动。自1927-1937年间先后成立了中央农业试验所、中央农业推广委员会、全国稻麦改进所……在当时的“农村复兴运动”中,来自民间各种自发的行为可谓为农地改革之中坚。当时以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北平燕京大学,南京金陵大学、济南齐鲁大学、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等为主的民间团体以及大中职院校,在各地,或与政府合作、或独立建立实验区,从事兴办教育、改良农业、流通金融、提倡合作、改善公共卫生和移风易俗等乡村建设。

——摘编自:杨柳《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复兴运动》

(1)依据材料概括19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复兴运动的特点。(8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场农村复兴运动。(7分)

 

(15分)(1)特点:引起各界关注(或商界学界政界积极参与);救济与复兴结合;政府重视;民间力量是中坚;采取改良手段;内容涉及农村经济、教育、卫生、风俗等各方面(或内容广泛)。(1点2分,任取4点8分) (2)评价:试图探索与解决近代中国农村问题具有进步意义;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落后状况。(4分)但运动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生产关系的问题,(或不涉及农村危机的本质问题),因而并不能有效地抑制中国农业的衰退之势,化解中国农村的危机。(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9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复兴运动的特点可以从复兴运动的手段(是革命还是改良)、复兴运动的具体内容(内容是否广泛、是否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复兴运动的倡导者和中坚力量等等角度,带着这些角度再去从材料中寻找相应的答案。 (2)“评价这场农村复兴运动”要结合这场运动的“目的是什么、背景是什么、目的是否达到”的模式从材料中寻找相应的答案,背景方面主要突出“中国农村危机日趋严重”, 目的当然是想去解决“中国农村危机日趋严重”,“目的是否达到”可以从这场农村复兴运动是南京国民政府进行的,南京国民政府并不代表农民的利益也就注定这场运动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生产关系的问题,目的是不能完全达到的,当然“试图探索与解决本身也是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的。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复兴运动•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复兴运动的特点和评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分)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发现与相遇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围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1)“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4分)

问题二: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  明清时期的中国  世界市场  历史机遇

(2)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8分),(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20宇左右。)

 

查看答案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小报产生于北宋末年,盛行于南宋。它是当时民众对与封建官报有较差异的民间报纸的习惯称谓。南宋《海陵集》中《论禁小报》记载:“小报者,出于进奏院,盖邸吏辈为之也。比年事有疑似,中外不知,邸吏必竞以小纸书之,飞报远近,谓之小报。”小报的内容,“或是朝报未报之事,或是官员陈乞未曾施行之事”,“或得于省、院之漏泄,或得于街市之剽闻,又或意见之撰造”。南宋的小报“记者”,实际上是“情报贩子”,他们都有公职,一般都是中央各官署的下级官员,大吏的差官和新贵的家人,也有进奏院的官吏,由于他们信息来源不同,有所谓内探、省探、衙探之类,分别探听宫廷、中央机关和各级官署的内部消息。他们为小报提供情报,完全是为了谋利。但由于政局动荡,一般下级官吏和民众很需要这方面的消息,使小报十分走红,甚至奔走相告,“以先得者为功”。因此,朝廷严禁小报的命令,往往只是一纸空文。

——摘编自:百度文库《宋代小报》

材料二: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后外国火在华办报活动的步子日趋加快。在华外报大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是中文报刊的复兴与发展、特别是商业性中文日报的迅速发展。六七十年代后,随着外国商人、传教士以及其他人士的深入各地,在华外报由南向北、由东向西不断扩展,至九十年代维新遥动兴起之前,一个以上海为中心,以广州、汉口、天津、香港、澳门等南北重要城市为基地,散布于8个省的14个城市的外报网络基本建成。

1895年维新运动兴起以后,以民办报刊为主体的民族报业逐渐崛起,结束了外报长期垄断中国报业市场的局面。随着维新变法运动的全面展开,国人办报活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自1901年至191年,官绅士民积极创办各类报刊,新办报刊数量与年俱增。据不完整的统计,1901年为34种,1902年为46种,1903年为53种,1904年为71种,1905年为8 5种,1906年为113种,1907年为110种,1908年为118种,1909年为116种,1910年为136种,1911年为209种。办报点也已遍布全国,计有上海、北京、天津乃至伊犁、西藏等国内60多个城市或地区。在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中,民办报刊仍然是民族报业的主体,旨在变法图强、注重政论文章的政治性报刊仍然是民族报业发展的主流。

——摘编自:黄瑚《中国近代新闻史发展的三个阶段》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小报的特点。(1O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报刊业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5分)

 

查看答案

“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这种“根本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

A.同盟力量的差距        B.意识形态的对立

C.军事力量的失衡       D.经济水平的差距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推论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推行

B

工业革命的完成

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C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教会的精神控制受到冲击

D

赫鲁晓夫改革

苏联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查看答案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实行   

A.民主主义        B.平等思想

C.共和主义      D.三权分立学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