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无法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B.“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C.“蜀人利交子之轻便,一贯有卖一贯一百者”

D.“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会馆是明清是其才出现的,所以D无法印证;A中夜市,晓市在宋朝是有的;B宋朝打破市坊界限;C宋朝益州出现了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朝特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图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满分5 manfen5.com

A.汉朝             B.宋朝

C.唐朝             D.明朝

 

查看答案

有人说,权力一旦失去了监督就会泛滥成灾。在我国古代官僚机构中,也存在着对官僚的监督。下列官职中最早具备监察职能的是

A.太尉    B.御史大夫    C.刺史    D.锦衣卫

 

查看答案

《殷周制度论》中有:“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这段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A.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统治

B.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周王权

C.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

D.通过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中国古代杰出帝王往往因时因势制定民族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初灭六国,便迁徒天下豪富十二万户到咸阳,一部分散到巴蜀等地。……将军蒙恬率大军三十万人击走匈奴,取河南地,筑四十四个县城,徙内地罪人去居住。汉族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带到游牧地区,变牧地为耕地,扩大了北方边境。又征发曾犯逃亡罪的人及赘婿、小商贾为兵,取南方桂林、南海等郡,又发五十万人守五岭,与土著杂居。汉族文化技术传入南方,岭南开始成为中国的领土。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太宗曰:“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乱。……突厥贫弱,吾收而养之,计其感恩,入于骨髓,岂肯为患!且彼与薛延陀嗜欲略同,彼不北走薛延陀而南归我,其情可见矣。”

——《贞观政要》

材料三    清以前历代王朝的国家“大一统”,表面上是为长城所阻,实际上是传统、狭隘的民族观念制约着人们的思想。这种由区分“内中国外夷狄”到“天下一家”的破局,是从清朝的康熙帝开始的。康熙帝发现长城的存在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尤其不利于与“三北”游牧民族的政治一体化,于是否定了修长城的建议。……康熙帝决策废弃长城,实际是拆除了分割广大汉人与“三北”少数民族的一道隔离墙,不再有内外之分,迅速形成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

——李治亭《康熙帝缘何废长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秦始皇管辖边疆地区的措施,并指出其积极意义。(4分)

(2)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指导思想。有何具体举措?试举两例。(3分)

(3)据材料三,分析康熙帝“废弃长城”的重大意义。(3分)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成为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的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第一条 农奴对地主的财产和人身依附关系永久性地取消。

第二条 农民和解放的农奴享有农村自由等级的人身权和财产权。

第三条 地主具有土地全部所有权,地主须分给农民永久所有的宅旁园地和耕种的份地,以便保障农民的生活和保障其履行对国家和地主的义务。

农民从地主那里取得土地,必须以劳务或现金方式赎买,其额度由各省制定。

——俄国《解放农奴法案1861年2月19日

材料三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从上面解决”的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原因。(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认为“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理由。 4分)

(3)指出材料三中列宁观察问题的着眼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这一观点的主要理由。(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