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分)区域经济的发展各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兴起了新的经济形式“草市镇经济”。(见宋代草市镇表)
宋代草市镇 | |||||
四川盆地 | 江南地区 | ||||
地域名 | 市镇数(个) | 功能 | 地域名 | 市镇数(个) | 功能 |
成都府路 | 202(179镇23市) | 茶叶、盐业的贩运、买卖为主 | 两浙西路 | 258(58镇200市) | 桑蚕缫丝、制笔、冶铸、榨油等 |
潼川府路 | 450(370镇80市) |
两浙东路 |
330(54镇276市) | ||
利州路 | 135(115镇20市) | ||||
夔州路 | 117(89镇28市) | ||||
合计 | 904(753镇151市) | 588(112镇476市) | |||
市镇密度 | 0.003个/ km² | 0.005个/ km² | |||
(表据傅宗文《宋代草市镇研究》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四川与江南地区市镇的不同。(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南市镇发展的原因。(3分)
材料二 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宇宙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怪影的某种抽象行为,而是纯粹物质的、可能通过经验确定的事实,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一事实。(《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图信息,对“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予以说明。(9分)
材料三
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农业法令 | 1921年3月21日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规定农民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等农产品可以到市场交换物品。 1922年,政府通过《土地法令大纲》,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和在苏维埃监督下出租土地和雇佣工人。 |
罗斯福新政中的农业法案
| 1933年5月1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案采取的主要策略是“限额耕种”,农户自愿与政府签订市场协议,凡是根据政府“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的农户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 1938年罗斯福签署了新的《农业调整法》。该法规定由新成立的商品信贷公司以略低于1909~1914年“平价”的价格标准向农民贷款,如果农产品价格下跌低于政府定价,则农户可将剩余产品交商品信贷公司,由公司负担差价。如果市场价高于政府定价,则农民可以在市场出售剩余农产品以归还政府贷款。 |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苏俄与美国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的相似之处。(4分)
史学家汪荣祖认为:“私人所修,所谓野史,诸如杂史、杂记、小说之类,既亦出士人之手,无论观点或方法,未必异于史官,而私修虽偶有他书不载的可贵记录,然掌握史料有限,往往道听途说,真伪杂糅,整个而言,野史绝不如正史之可信,更远不如正史之全面与完整。”据此说明( )
A.历史研究与个人身份有关 B.野史不如正史完整
C.历史研究应掌握大量史料 D.正史比野史更可信
对于十月革命,前苏联宣传: 当晚阿芙乐尔巡洋舰上起义成功的士兵用炮轰击冬宫,发生了激烈的武装冲突。而苏联解体之后,有人称掌握了解密资料:当晚在冬宫附近并无武装冲突,守卫冬宫的仅一个妇女营和一个士官生营,很快就投降了。因此,起义“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 由此可见( )
A.十月革命的胜利通过和平方式取得
B.解密资料揭开了历史真相
C.攻占冬宫的史实有待进一步考证
D.前苏联的宣传具有真实性
戈尔巴乔夫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见图)。封面主题词是:“Starting Over”(重新开始)。此图透露的信息是( )
A.试图说明战后美苏争霸结束
B.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质疑
C.借用媒体宣传图谋思想渗透
D.旨在消除意识形态的矛盾
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上述观点未包含的理念是( )
A.主权在民 B.权力制衡
C.社会契约论 D.天赋人权
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都以技术为中心,但现在,多数国家却仍然落后,不是因为不知道这些技术,而是因为运用先进技术的资本不够,操作和使用的技术水平不够,更重要的是,不愿接受先进技术必然会带来的社会改组。材料突出反映了( )
A.落后国家掌握先进的技术就能迎头赶上
B.接受技术和资本就能实现社会改组
C.落后国家具有足够的资金就能突破重围
D.工业革命需具备心理和文化的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