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4分)图书的历史折射了文明的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0...

(14分)图书的历史折射了文明的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0—1904年中国译著概况简表

 

时期

译著类别

译著来源

 

总计

应用

科学

自然

科学

历史

地理

社会

科学

哲学

艺术

英美

日本

1850—1899

40%

30%

10%

8%

3.5%

85%

15%

567种

1902—1904

10.5%

21%

24%

25.5%

11.3%

16.8%

62.2%

573种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50—1904年中国译著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这一变化的认识。(8分)

材料二    1950年~1956年全国图书出版统计表

[种数:种;印数:万册(张);印张数:千印张]

年份

种数

印数

印张数

合计

其中:新出

1950

12153

7049

27463

590988

1951

18300

13725

70330

1262586

1952

13692

7940

78566

1698351

1953

17819

9925

75421

2134347

1954

17760

10685

93913

2509035

1955

21071

13187

107914

2798277

1956

28773

18804

178437

4316681

——据彭俊玲、曾辉《从版本图书看中国五十年代的图书出版业》

(2)根据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图书出版发展的总体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6分)

 

(1)变化:译著内容从以应用和自然科学为主向以人文和社会科学为主转变;译著来源由以英美为主向以日本为主转变。(4分,每点2分。) 认识:这一变化始终以救亡图存、富国强民为主旨;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意识觉醒推动了中国对西方认识的深入;认识的深入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2)总体趋势:上升。(2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原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双百方针”的提出,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群众基础。(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图表从译著类别和译著来源来概括变化,译著类别从人文科学向社会科学转变,译著来源从国别分析即可;第二小问认识属于开放题型,围绕中国人变法图强,启蒙思想,推动近代中国的近代化等视角去概括作答。 第(2)问,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不难看出趋势是不断上升的。第二小问的原因则必须联系建国初期的国家发展表现,主要有:民主政治建设,“双百方针”的提出,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文化教育的发展等方面。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中体西用·洋务运动实践;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双百方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6分)技术进步和科学革命影响人类文明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极大地加速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给人类创造着更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而世界近代自然科学是从中世纪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而发展的,并对封建教会神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自然科学与神学》

材料二  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人们因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科学对工业的影响的最惊人的例子之一可见于煤衍生物方面。煤除了提供焦炭和供照明用的宝贵的煤气外,还给予一种液体即煤焦油。化学家在这种物质中发现了真正的宝物——种种衍生物,其中包括数百种染料和大量的其他副产品如阿司匹林、冬青油、糖精、消毒剂、轻泻剂、香水、摄影用的化学制品、烈性炸药及香橙花精等。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试举两例说明近代自然科学是怎样冲击封建教会神学的?(4分)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4分)

(3)有人指出,近代西方发生的三次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从而使西方能够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试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例,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20分)史学界认为,15—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欧洲与中国在思想领域都发生了一系列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7世纪的中国,时当明中叶以后,封建专制主义社会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它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还表现在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

——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材料二    “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审视启蒙运动。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追随者对他们所继承的那个世界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另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试图为更为清晰可靠地理解这些问题奠定充分基础。总之,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材料三   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是教权。……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摘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1)材料一中 “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指的是什么(2分)并谈谈你对这股新思想的认识(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4分)

(3)根据材料三,论证“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多”这一观点。(8分)

 

查看答案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阐释”、“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阐释”是对历史概念进行全面客观地解释,下列与此相符的是  

A.美德即知识

B.三民主义指的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C.汉朝时期楚辞盛行    

D.《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查看答案

“作画时,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种物体,想到的只是一小方蓝色、一小块长方形的粉红色、一丝黄色。创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于要表现的景物上,而是放到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此画家属于的派别是(   

A.古典主义             B.现代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实主义

 

查看答案

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这就是英国诗人拜伦笔下的“拜伦式英雄”。这些“拜伦式英雄”的出现反映了(  

A.光荣革命时代的理性之光             B.启蒙运动时代的梦幻理想

C.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D.电气时代社会的黑暗现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