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起居注》是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

《起居注》是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了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朝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撰《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权力不再受到制约       D.记注官的设立削弱了相权

 

B 【解析】 试题分析:“《起居注》是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 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说明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从唐朝开了先例到清朝康熙帝停止编撰《起居注》,说明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因此选择B。AD没有体现,军机处设立之后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朝君主专制的加强·中外朝;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唐朝君主专制的加强·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内阁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能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礼乐制度      D.宗法制

 

查看答案

26 分)阅读下列材料:

“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原本是 19 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产物,有学者认为其本意是“自由主义精神的延续:改革社会秩序,以发展、扩张并确保主要的自由主义价值”。随着历史的发展,在欧美资本主义中心地区,社会主义逐渐演变成一种通过促进社会改革去争取中下层劳动者阶层民主权力和更好待遇的改良运动;在资本主义边缘地区,社会主义则在一系列国家中建立起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它们通常既取得了显著成绩,也经历了挫折。在以上两种基本运动之外,在广阔的第三世界,20 世纪中期以后兴起了形形色色的“模仿的”社会主义。

——据(张光明等)《关于社会主义回顾与前瞻的对话》整理

请回答:

1)列举 19 世纪上半期兴起的两大社会主义思潮,并分析当时社会主义思潮日益流行的原因。(8 分)

2)二战后,英国工党以其标榜为社会主义的竞选纲领(包括国有化,增加就业,推行社会保障等)赢得大选。你如何评价工党标榜的社会主义?(6 分)

3)从五四时期至 20 世纪 30 年代,“社会主义思潮盛行中国。试从国内思想和国际环境两个方面分析成因。(8 分)

4)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经历了由模仿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含义是什么?从这一转变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4 分)

 

查看答案

26 分)一个国家对世界潮流与国际局势的判断,深刻影响其内政外交乃至命运前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 年)以来已见端倪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日本投降后,苏联曾反对中共同蒋介石打仗。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

——据《毛泽东:历史走向之改写者》整理

材料三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认为“世界正处于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走向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走向胜利的时代”。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邓小平提出“不扛旗”、“不树敌”、“不当头”原则,被概括为“韬光养晦”。

——据牛军《毛泽东时期外交的教训》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郑和航海后至鸦片战争前,世界潮流在政治、经济方面呈现怎样的大势?(4 分)中西方保守的对策进取的政策分别指什么?(4 分)

2)针对材料二中苏联政策的调整,新中国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政策?(2 分)其意义有哪些?(6 分)

3)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毛泽东对当时世界形势的判断是否正确。(6 分)从国际、国内形势两个方面分析邓小平韬光养晦外交理念形成的原因。(4 分)

 

查看答案

《货币变局》一书中提到: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或许,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一时代的开启   

A.加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B.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合作

C.缓和了美苏争霸造成的紧张局势

D.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查看答案

有学者评论说:20世纪中叶,俄罗斯的农村成了国家农奴制农村,而且国家从农民那里夺去了除空气以外的所有东西。导致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

B.斯大林时期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C.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的改革

D.勃列日涅夫改革只注重发展重工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