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义和团的告示说:“若辈洋人,借通商与传教以掠夺国人之土地、粮食与衣服,不仅污蔑我们的圣教,尚以鸦片毒害我们……占据上海,蹂躏台湾,强迫开放胶州,而现在又想来瓜分中国。”这表明义和团运动
A.是民族意识觉醒的结果 B.具有宗教战争的性质
C.带有盲目排外色彩 D.因八国联军侵华而起
19世纪中叶的几十年内,“清政权所关心的主要是维护中国地主、文人学者等统治阶级对它的忠诚,并借此镇压一切可能在农村平民中掀起的骚动及反清叛乱”,“平息沿海英国人的滋事,起初只被当作一个次要的小问题”。典型地体现了这种论述的历史事件有
A.虎门销烟与第一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与台湾反割台斗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义和团运动
历史学家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国放弃公使驻京、江河通行、内地游历和归还广东省城。这反映了清政府
A.不在乎财政收入的多少 B.竭力维持华夷之间的藩篱
C.对西方侵略者完全屈服 D.不顾国家主权与尊严
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中英战争 B.鸦片战争
C.通商战争 D.夷匪犯境
1871年,德国天主教会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要求有“独立处理和管辖”自己财产和事务的权利,为此,俾斯麦在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的支持下颁布了一系列法律限制教权。当时教会和政府间的这种斗争
A.体现出德国皇权与贵族已结盟 B.结局是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C.说明经济发展推动了德国统一 D.压制了自由,不利于民主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