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此次工业化是一次民营资本集体崛起的盛宴,它的主角是以赢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间达到13.4%。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 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三 美国罗斯幅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社会主义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化危机为转机,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摘编自鲍盛刚《中国改革与开放的互动关系》
(1)依据材料一,概述“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10分)
(2)材料二中所言私营企业“集体消亡”与当时我国实行的什么重大决策有关?其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美两国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4分)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制宪会议代表麦迪逊认为:1787年制宪会议的与会者担负着伟大而艰巨的任务,以无比纯正的动机,彻底的献身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全心全意投入会议工作,以实现人民所寄托的伟大目标,即:设计并提出一套完整的宪法体系,补充原有宪法的不足。
——摘编自戴维·惠特尼《美国总统列传》
材料二 宪法在各州的通过是艰难的,并附加了一些条件。当南卡罗来纳州偏远地区的农民听说他们的州已经批准了宪法时,他们将一口棺材涂黑,拉着它举行丧礼,并庄严地把它入土,以象征公共自由的寿终正寝。
——摘编自佟德志《美国宪法的民主批判》
材料三 美国历史学家查尔斯·比尔德认为:美国宪法制定的动机是取决于制宪者各自所寻求的经济利益,其制定过程明显反映出是不同利益集团互相角逐的过程,而宪法之制定便是此种角逐的结果。
——摘编自查尔斯·比尔德《美国宪法的经济观》
(1)以上三段材料分别从哪些视角对美国1787年宪法进行了怎样的评价?(12分)
(2)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6分)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指出,“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该报告发表于( )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恩格斯对某个历史事件曾这样评论:“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此历史事件( )
A.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
B.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特权
C.推动英国走上君主立宪道路
D.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美好蓝图
下列属于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提出的观点是( )
A.“不尚贤,使民不争”
B.“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C.“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20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与19世纪晚期相比较,其新特点是( )
A.大力拓展和争夺海外市场 B.借助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
C.积极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D.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