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二 日本学者福泽渝吉在《文明论概略》中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摘编自福泽渝吉《文明论概略》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在李贽的时代“无法孕育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的原因。(6分)

2)结合所学知识,以欧洲和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为例来说明材料二中的观点。(12分)

 

【18分】 (1)原因:君主专制统治加强;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封建正统思想根深蒂固。(6分) (2)欧洲近代化历程:先是思想启蒙,继而是制度建设(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最后是通过工业革命,最终完成近代化。(6分) 中国近代化历程:先由器物阶段(洋务运动)开始,再到变革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最后是思想观念革新(新文化运动),结果未能真正实现近代化。(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李贽的时代“无法孕育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 是指李贽思想没能像西方人文精神那样对社会转型发挥重大作用,从当时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分析原因,政治上中国君主专制统治加强,而西方君主专制力量薄弱;经济上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自然经济逐渐瓦解;思想上中国封建正统思想根深蒂固,西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冲破了封建神学的束缚。 (2)注意材料信息“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说明作者认为西方近代化的历程是思想——制度——器物,结合史实,西方先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推动思想启蒙,继而是制度建设(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最后是通过工业革命实现工业化。而中国近代化则是器物——制度——思想,先由器物阶段(洋务运动)开始,再到变革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最后是思想观念革新(新文化运动),结果未能真正实现近代化。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的思想;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维新变法思想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启蒙运动;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此次工业化是一次民营资本集体崛起的盛宴,它的主角是以赢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间达到134%。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  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三  美国罗斯幅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社会主义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化危机为转机,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摘编自鲍盛刚《中国改革与开放的互动关系》

1)依据材料一,概述“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10分)

2)材料二中所言私营企业“集体消亡”与当时我国实行的什么重大决策有关?其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美两国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4分)

 

查看答案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制宪会议代表麦迪逊认为:1787年制宪会议的与会者担负着伟大而艰巨的任务,以无比纯正的动机,彻底的献身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全心全意投入会议工作,以实现人民所寄托的伟大目标,即:设计并提出一套完整的宪法体系,补充原有宪法的不足。

——摘编自戴维·惠特尼《美国总统列传》

材料二   宪法在各州的通过是艰难的,并附加了一些条件。当南卡罗来纳州偏远地区的农民听说他们的州已经批准了宪法时,他们将一口棺材涂黑,拉着它举行丧礼,并庄严地把它入土,以象征公共自由的寿终正寝。

——摘编自佟德志《美国宪法的民主批判》

材料三 美国历史学家查尔斯·比尔德认为:美国宪法制定的动机是取决于制宪者各自所寻求的经济利益,其制定过程明显反映出是不同利益集团互相角逐的过程,而宪法之制定便是此种角逐的结果。

——摘编自查尔斯·比尔德《美国宪法的经济观》

1)以上三段材料分别从哪些视角对美国1787年宪法进行了怎样的评价?(12分)

2)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6分)

 

查看答案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指出,“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该报告发表于(     )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查看答案

恩格斯对某个历史事件曾这样评论:“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此历史事件(     )

A.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

B.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特权

C.推动英国走上君主立宪道路

D.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美好蓝图

 

查看答案

下列属于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提出的观点是(    )

A.“不尚贤,使民不争”  

B.“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C.“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