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日甲午战争时期,大清国民普遍存在一种轻视日本的虚骄心态,幻想借机重新崛起。正如...

中日甲午战争时期,大清国民普遍存在一种轻视日本的虚骄心态,幻想借机重新崛起。正如《申报》当时报道:以堂堂中国,土地之广,军饷之充,人民之众,以视日本区区一岛国,……俯首请成,当出于日本。与上述心态形成无关的是   

A.对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发展不了解

B.洋务运动建立了一支庞大的陆海军

C.天朝上国思想

D.瓜分犴潮加深了民族危机,大清国民复仇心切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大清国民普遍存在一种轻视日本的虚骄心态”、“幻想借机重新崛起”等,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C三项的表述客观,符合史实,也均能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国民的心态,排除ABC。D项表述没有根据,具有片面性,不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中日战争时期中国国民的心态(课标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北宋中期以前,在谏官、御史任上成名者众多,如包拯、赵抃、唐介等,敢于向皇帝仗义执言、对大臣大胆弹劾,对防止朝政走向腐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到了北宋中晚期,谏官不论得失,御史不劾奸邪。这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古代监察谏议制度施行效果取决于皇帝

B.古代监察谏议体制对权力监督和反腐起到了一定作用

C.古代谏官、御史的个人素质对监察谏议制度影响极大

D.古代监察谏议制度是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查看答案

学者黄正建著有《唐代衣食住行研究》一书,下列表述出该书的是   

A.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布料

B.主食用谷物仍以粟、麦、稻为主

C.城市官民杂处、商民混居,违章建筑侵占街道的现象严重

D.在交通要冲,形成了一大批工商市镇

 

查看答案

黄宗羲在《孟子师说》中评论:周之制度,当以《孟子》为主,以正周礼之失乃知孟子性善之说,终是稳当故国之所以治,天下之所以平,舍仁义更无他道。由此可知,黄宗羲推崇孟子的   

以礼治国主张    性善论      仁政学说    兼爱思想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中,不仅充分论证了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状况,而且也清醒的看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复杂的义利矛盾,提出了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统筹兼顾”的原则。

——《论毛泽东、邓小平的义利观》

材料二    “将更多地承认个人利益,满足个人的需要……我们提倡按劳分配,承认物质利益,是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而奋斗。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而奋斗,绝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 

——l 9 8 0年8月,邓小平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毛泽东与邓小平在义利方面的相同思想。邓小平关于义利思想有哪些新发展?(7分)

(2)根据以上材料,简要评价二位人物思想的积极影响。(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商、官(指官吏)三者,国之常官(这里指职业)。……金(黄金,指货币)生而粟死,粟生而金死。本物贱,事者众,买者少,农困而奸劝(劝,活跃的意思);其兵弱,国必削至亡。金一两生于境内(指国内),粟十二石死于境外。粟十二石生于境内,金一两死于境外。国好生金于境内,则金粟两死,仓府两虚,国弱。国好生粟于境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

——《商君书。去强》

材料二    “盖制(制,管束的意思)商贾者恶其盛,盛则人去本者众,恶其衰,衰则货不通。”

——《王文公文集》(注:王文公即王安石)

(1)根据材料一,概述商鞅的商业思想。(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王安石在农业与商业的关系上与商鞅的观点有何相同之处?结合变法内容说明王安石是如何实践“制商贾”的? (9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