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955年初,人民解放军相继解放一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955年初,人民解放军相继解放一江山岛、大陈岛、渔山列岛、披山岛等岛屿,至此,浙江沿海岛屿全部解放。同年3月16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称,如果新中国在台湾海峡扩大战争,美国将使用核武器。

——根据“人民解放军战史”整理

材料二   1955年是世界历史上的另一个转折点。新解放的非洲和亚洲人民召开了万隆会议,要求加快和推广非殖民化。此后不久,美苏决定不再限制联合国接受新会员国,这项决定有利于殖民地人民的解放,·…两大战胜国在原则上仇视欧洲殖民帝国。苏联的意识形态提倡人民解放。美国支持非殖民化,因为它本身就是非殖民化的最早期结果。除了这个感情原因外,美国还想乘欧洲之危机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欧洲史·欧洲帝国的结束》

材料三   1955年5月5日起,联邦德国正式成为北约成员国,苏联和东欧成员国对此作出强烈反应,并终于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吴于度、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转折点”指的是什么?据材料分析出现这一转折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的国际形势。(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为“                           —1955年的世界局势”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1)敌视新中国(支持蒋介石,反对大陆解放台湾)。(2分) (2)转折:欧洲主导的殖民体系瓦解(或欧洲帝国的结束)。(2分) 原因:亚非会议联合反殖,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美苏支持非殖民化;欧洲的衰落(或危机)。(任答两点,4分) (3)美苏冷战,欧洲正式形成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2分) (4)详见解析。(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 材料一中时间“1955年初”,属于建国初期,“如果新中国在台湾海峡扩大战争,美国将使用核武器”这是美国对中国的军事威胁,反对大陆解放台湾,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对中国政策是敌视新中国。 (2)本小题要认真阅读材料,并进行归纳。根据所学知识,二战结束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欧洲主导的殖民体系瓦解。瓦解的原因从材料里提取信息归纳总结,分别从四个方面回答:非洲和亚洲人民、苏联、美国和欧洲。 (3)根据所学知识,二战后,美苏两国从战时同盟国走向冷战对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又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材料三中“北约”和“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说明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这标志着二战后美苏两极世界政治格局形成。 (4)这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灵活不唯一。综合三则材料,材料一反映的是二战后美国的扩展活动,材料二反映的是二战后欧洲主导的殖民体系瓦解,材料三反映了二战后美苏两极世界政治格局形成,横线可以填写“二战后”。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1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的自强运动中,帝国的儒家传统捍卫者们采用了新儒家方法来区分“体”和“用”,以制定出一个实用性的西化保守政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美]魏斐德《中国的现代化》

材料二   五四期间许多年轻思想积极分子认为拯救中国取决于彻底拒绝传统—“关闭孔家店”,并且全面拥护“民主先生”和“科学先生”为形式的新启蒙道路。

——[]魏斐德《中国的现代化》

材料三   1949年以后又发生了变化,一种新看法开始流行,认为一个共产主义国家一旦纳入苏联轨道就能够实现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将是一个按照既定模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

——[]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中国的现代化》

材料四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力图把现代化转变为非文化性的功用,一种意识形态中立的技术,一种全球性的普世主义。

——[]魏斐德《中国的现代化》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政治派别的主张?与之相比,材料二中“年轻思想积极分子”所倡导的“新启蒙道路”有何进步之处?(3分)

(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中国现代化道路,在性质上有何不同?据材料指出两者存在的相同局限。(4分)

(3)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从“既定模式”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转变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在经济体制、与世界联系两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满分5 manfen5.com

——依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和泊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编制

材料二   1763年以前的那一时期中,欧洲诸强国仅在亚洲和非洲拥有少数立足点,它们主要的占有地是南北美洲C。1763年之后,它们从政治上控制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和几乎整个非洲。不过,在南北美洲和英国的自治领,它们所能做到的比这要多得多。趁着当地人口比较稀少,成百万的欧洲人移居这里,并填补了那些相对空旷的地区。……虽然向美洲种植园提供的奴隶约在1200万至2000万人之间,但非洲损失的人口据估计却是这人数的4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清朝政府奖励垦荒政策的持续贯彻,取得明显的成效,……农业生产本身的发展弥补了耕地面积的不足,这主要是乾、嘉、道三朝水稻的双季种植化,以及高产作物番薯、玉米的推广,为新增人口提供了新的粮食来源。

——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结合材料二和有关史实,揭示三大洲之间人口变化的相互联系。(9分)

(2)材料一中1650一1850年中国人口的变化有何显著特点?结合材料分析其成因。(5分)

(3)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这一时期影响各大洲和中国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

材料二“我们的国体之所以被称作民主,是因为权力不是被少数人、而是被所有民掌握。’,

——伯里克利演讲词

材料三“八十七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在这个大陆上缔造了一个新的国家,它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2火人生而平等的原则……我们要使这个国家在上帝的护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我们要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犷长存。”

——1863年林肯葛底斯堡演讲词

材料四“中国进化比较欧美还要在先,民权的议论在几千年以前就老早有了,不过当时只是见之于言论,没有形于事实。现在欧美既是成立民国,实现民权,有了一百五十年,中国古人也有这种思想,所以我们要希望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乐,顺乎世界的潮流,非用民权不可。”

——孙中山演讲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古代中国和古希腊基本的政治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在根本目的上的区别。(4分)

(2)材料三中林肯所说“新的国家”后来在政治制度上有哪些创新之处?指出古希腊与美国在民主形式上的主要不同。(5分)

(3)材料四反映了孙中山的哪一思想?分析它与材料一、三之间的内在联系。(3分)

 

查看答案

图所示漫画发表于1986年。对其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世界经济格局呈现三足鼎立局面

B.美、日、西欧经济竞争激烈

C.欧盟的建立提升了西欧竞争力

D.日本成为可以抗衡欧美的政治大国

 

查看答案

有文章说,欧美国家在上世纪结束进人本世纪时,一个兴旺但不一定富有的城市家庭,不用走出家门就可以发现许多迹象证明工业化对它的生活的影响。……特别是繁重的家庭清洁工作,由于电动洗衣机、电熨斗和真空吸尘器的使用而大大减轻。材料中的“本世纪”应是

A. 18世纪            B. 19世纪

C. 20世纪            D.21世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