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推行农业全盘集体化后,成员参加集体农庄的同时还可以有一块供自己支配的宅旁地,是集体经济下的个人经济。读下表《1940—1945年集体农庄个人经济农业种植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比例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 1940 | 1941 | 1942 | 1943 | 1944 | 1945 |
全国农业种植面积(公顷) | 15041.4 | 10812.4 | 8771.4 | 9410.9 | 10985.1 | 11360.1 |
集体农庄个人经济种植面积 | 3.0% | 2.9% | 3.0% | 4.0% | 4.4% | 4.3% |
A.苏联领导人认识到个人经济是集体农庄的有益补充
B.战争年代威胁社会主义公有制地位的私人经济增长
C.个人经济增长有利于满足农民家庭生活的基本需求
D.个人经济是不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民经营的个体经济
当代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评论:“正是德国人在l9世纪下半叶对科学的偏爱使德国工业化比英国和美国工业进展更快。”这可以说明
A.科技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先导 B.民主政治是经济发展的保障
C.德国实现统一的前提和条件 D.英国已经丧失世界工厂地位
下图反映了这一时期
A.白银外流使欧洲落后于世界潮流
B.东方在世界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C.欧洲殖民贸易加剧了东方的贫困
D.白银流通促进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欧洲近代民族国家为维护本国利益,在经济上采取了一项重要政策,该政策实质是经济民族主义。其主要特征是,国家的统治者同新兴的商业资本家结盟,从政治上加强对经济的全面控制。该经济政策
A.有利于为工业革命积累资本 B.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提供支持
C.在工业革命过程中逐步确立 D.有助于缓和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
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以法为本”;《十二铜表法》颁布后;“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了。关于二者的共同点分析正确的是
A.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产物 B.反映了贵族势力的衰落
C.旨在限制贵族特权 D.以往习惯法的汇编
1931年11月以来,人民习惯称毛泽东同志为“毛主席”。其中毛泽东同志l954年当选的“主席”与新中国成立时当选的“主席”含义不同。这主要是基于
A.政党和政府的区别 B.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C.执政理念的更新 D.所有制性质的根本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