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杂剧《窦娥冤》描述一位叫窦娥受害含冤而死,她在临刑前发下了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楚州大旱三年,这三桩誓愿都得到了实现。这种描写
①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②折射了劳动人民的正义呼声
③反映了儒家的天人感应理论 ④表现了封建法制的阶级属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下图是北宋商税额简图(单位:万贯),对该图分析正确的是北宋
A.商品经济较唐代更繁荣 B.着手实施重商主义政策
C.政府商业税收不断增加 D.农业和手工业逐渐衰退
中国古代的早期形成了“无尖不成商,无度不丈夫”的说法,其意为卖粮食时不仅要将量斗装满,还要额外堆出尖顶;卖布匹时必须量出足够的尺度,只有这样才能称做商人。但后来这句话演变成了“无奸不成商,无毒不丈夫”。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
①儒家“义利”观念的传播 ②政府经济政策的价值观导向
③现实经济结构的长期稳定 ④中国社会道德观的整体滑坡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下表所列内容是一学习小组研究中国某省区域历史时写下的关键词,这个省份是
A.安徽 B.四川 C.陕西 D.河南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摘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材料二 古往今来,人们却津津乐道于诸葛亮未出草庐已三分天下的史话,殊不知,“三分天下”的实质就是分裂。诸葛亮“联吴抗曹”,亲自导演的赤壁大战最终烧出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但蜀汉在与曹魏长期的对抗中,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综合国力都显得力不从心。诸葛亮为执行以分裂为宗旨的三国鼎立,在蜀汉实行的是“全民皆兵”的战争经济政策,对蜀汉百姓进行了残酷的压榨,特别是对少数民族的剥削更是空前残酷,这一切最终使得蜀汉经济崩溃,人口锐减不足原来的十分之一,并导致了蜀汉仅有42年的短命历史。
——摘自范文琼《重评诸葛亮的历史功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诸葛亮在历史上赢得普遍赞誉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诸葛亮的过失。(7分)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联理事会主席勒乐对中日两国政府发出内容相同的“紧急通告”:(1)务须避免一切足以使事变扩大或足以妨害和平解决之行为;(2)两国立即撤兵,并使两国人民之生命财产不受妨害;(3)将关于本事件之会议记录及其他文件,通知美国。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册
材料二 (1932年1月2日,日本侵占锦州,进逼中国关内。7日,美国分别照会中日两国政府。)鉴于目前的局势及在此局势下美国本身的权利与责任,美国政府认为它有义务照会日本帝国政府及中华民国政府,美国政府不能认许任何事实上的情势的合法性,也不拟承认中日政府或其代理人间所缔订的有损于美国或其在华国民的条约权利——包括关于中华民国的主权、独立或领土及行政完整,或关于通称为门户开放政策的对华国际政策在内——的任何条约或协定;也不拟承认用违反1928年8月27日中日美均为缔约国的巴黎公约(即非战公约)之条款与义务的方法而获致的任何局势、条约或协定。
——摘自《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一辑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联这一通告的荒谬之处及实质。(6分)
(2)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的外交照会与国联通告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