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代时市的长官称“市令”或“市长”,南北朝时设有“草市尉”,唐代州县设市日益普遍...

汉代时市的长官称“市令”或“市长”,南北朝时设有“草市尉”,唐代州县设市日益普遍,唐宣宗七年(853年),“废州县市印”,五代以后市司机构再也没有恢复。对上述史实解读正确的是

A.从汉代开始起政府对市进行了直接管理

B.南北朝时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

C.“废州县市印”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政府最终放弃对市的管理是在五代之后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早在汉代政府就开始对市进行了管理,A说法有误;由材料可知,南北朝时政府对“草市”进行管理,所以答案选B;材料没有涉及“废州县市印”后的影响,但是“废州县市印”是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说法有误;放弃对市的管理是在宋代,D说法有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市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解读下图《汉纸出土地点及造纸术传播》,下列结论中较为合理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在公元4世纪造纸术发明于中国的西北

B.造纸术对亚洲的影响超过其他各个大洲

C.造纸术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前提

D.造纸术广泛传播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查看答案

(10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分为两个阶段:1914—1917年为欧洲阶段,1917—1918年为全球阶段。

——摘编自(美)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二      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

——K.M.潘尼卡(印度外交官、历史学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将1917年视为一战从欧洲阶段转入全球阶段的主要依据。(4分)

(2)结合时代背景,评析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6分)

 

查看答案

(10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二条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护人的自然和不可动摇的权利。

第六条 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第十七条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1)概括材料一二的共同主张。(6分)

(2)据材料分析洛克思想与法国大革命间的关系。(4分)

 

查看答案

(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维新人士唐才常在1897年写道:“路德者,不服从天主教教皇之压力,别立新教以抗罗马,而改教之徒云集景附……雷奔电激,为古今中外不可一世之业。”

材料二      1902年梁启超指出“路德新教之起,全欧精神为之一变。”

(1)你如何看待材料一的观点。(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的观点。(6分)

 

查看答案

(20分)国家观念的核心是国家权力的归属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的以伦理为基础的国家观,由皇权神授推衍出“朕即国家”,而国家(统治者)是家长,被统治者是子民,“家长”对“子民”理论上具有无限的管理权与责任。……在这种理论结构中,每个人都存在于严密的“三纲五常”之中。君主的权力来自“神授”,因此其权威神圣不可侵犯,“个体”无条件地受其宰控,没有个性,更没有自由。

——雷颐《中国近代国家观念变迁与反传统思想源流》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国家观”形成的原因。(6分)

材料二      在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志士们批判旧的国家观念,介绍西方新观念。他们认为西方之所以民富国强,关键在其兴民权、开议院,人人有自由之权,国事决于公论。

——雷颐《清朝灭亡源自对现代性的无知》

(2)比较材料一、二“国家观”的主要区别。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国家观”的时代意义。(8分)

材料三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直到现在,敌顽攻进来的巨炮和重弹,轰醒了我们的民族意识,南北数千里燃烧的战线,才激起了我们的全面抗御、同仇敌忾的精神,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生则同生,死则同死;存则同存,亡则同亡,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晏阳初《农民抗战的发动》(1937年10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揭开“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的原因有哪些?(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